
会员
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近世中国)
更新时间:2019-11-18 16:02:53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书籍简介
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上架时间:2015-04-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济顺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三门塘村落为切入点,通过三门塘家族的谱系建构、宗教风水观念、历史记忆、村落组织、性别、仪式等诸方面探讨了其与空间的关系,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空间。本书不仅进行共时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也将空间做一历时性的动态阐释,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段村落空间受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影响而发生的诸多变化,以此来呈现不同层面的历史镜像。历史21万字
- 会员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师生多年来将目光聚集于晋南这个具有厚重历史的区域。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永济,是该中心与永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的教师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课程讲授,带领学生在永济进行了多次田野考察,为在校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将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资料搜集、学术研究、认识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本书收录了博士、硕士在田野历史22.7万字
- 会员本书以海丝文化为主线,以福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理与开发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的内容、机构及研究现状,揭示了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的概况、特点、方式及主要成果;构建了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研究的信息资源体系,为福建海丝文献研究者开展研究提供了线索。分析了在整理与开发海丝文献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不同区域和机构的合作,拓展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的内容与形式,注重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的历史30.3万字
- 会员本书把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社会发展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尽量客观、真实地展现甘宁青社会在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背景下的种种变迁景象,强调商人在近代甘宁青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时,探讨社会变迁对商人自身所带来的影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清前中期甘宁青地区的商业发展、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主要国内商贸活动、近代甘宁青皮毛出口贸易中的商人群体、商人与社会变迁。在社会变迁视野下,本书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多历史21.7万字
- 会员本书将近代北京置放在近代中国大历史的框架之下,截取若干典型事件、现象与文本,通过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多维视角透视,交织呈现北京从一座传统帝都到近代城市演进过程中的纷繁画面。具体内容涵括20世纪初期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初步启动、二十年代北京知识群体面对时代更迭时在思想与行动上的选择、国民党新政权建立之后对北京的政治与文化改造、三十年代北平发展路径的新规划、消费空间与城市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抗战时期北平的文化历史23.6万字
- 会员地湖乡是“一块贵州飞落湖南的‘插花地’”,虽游离于天柱母体之外,但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天柱建县之日起,就一直认同天柱这个“母亲”,矢志不渝。地湖虽小,但坊间流传的故事、文献典籍的记载,都诠释着地湖何以成为“插花地”以及存续至今的社会文化历史过程。本书试图利用这些民间故事、文献记载,探究地湖成为“插花地”的始末,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地湖人又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去强化和传承这种认同,使地湖“插花地”身份历史21.8万字
- 会员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古代民族与早期国家”,既涉及对东北古族历史地理问题的个案考证,同时也回顾和总结了早期国家起源与形成的相关理论,以及专门梳理了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研究的现状。中编“考古文化与历史遗迹”,着重以玉礼器、墓葬、城址、聚落、古塔等考古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将视野聚焦于东北地区的礼制起源、社会形态、古代建筑和人地关系等问题,并以地方历史遗迹的旅游资源评价为案例对文物的保护与开发途历史16.5万字
- 会员桐乡历代名人辈出,其科举、宦绩、著述、立世事迹等,地方志均有或详或略的记载。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正史,或立传,或附传,或著录书目,或被提及。这代表了桐乡人所达到的一个高度。他们走出桐乡,处江湖之远而辉耀他乡,跻身庙堂而与议国事。其人其事很值得挖掘梳理、展示宣传,以耀乡邦,以励后人,以增一地之文化自信,以助一方之文化创新。本书梳理出宋元明清“正史”中出现的桐乡人、涉及的桐乡事,在此基础上进历史2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