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儒教哲学丛书:康熙初年的历法之争与儒耶冲突
更新时间:2019-02-28 15:50:5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清朝初年发生过一桩儒者杨光先因历法问题控告传教士的案件,导致传教士汤若望入狱,钦天监历科官员李祖白等五人被杀。这个案件,因为杨光先说过“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往往被当成士大夫保守顽固、排斥新鲜事物的反面例证,当事人杨光先也被认为是阻挡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科技发展的绊脚石。但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情况,将历史事件放到历史中去研究,却会有不同的发现。“杨光先事件”包含对“好历法”的态度和对“西洋人”的态度两个层面。对西洋历法的态度上,杨光先主要是在历理上否定西洋历法,这是与历法在明清期间的政治属性分不开的。在对西洋人的态度上,他主要是反对西洋人传播的耶稣教而不是西方科学,这在本质上是儒学和耶稣教的冲突,涉及到儒耶在世界观、道德和信仰等三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
上架时间:2015-08-05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吕江英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经”和“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权观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揭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与道德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与属性,不同学派或思想家之间伦理思想的差异,不同时代伦理思想的损益,都是重要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经权观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历史演变、伦理意蕴、现代启示等问题的研究,系统探析其发展逻辑、核心哲学29.3万字
- 会员本书以儒家经学为重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儒家思想研究、儒学典籍版本、校勘研究,以及书评、前沿问题探讨等,围绕《儒藏》点校整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以及不足进行研讨,为今后古籍整理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借鉴。哲学33.2万字
- 会员以“天道”、“人性”为民主与科学的“超越根源”,强调天道、人性与政治的良性互动。良性的政治哲学与公共治理之道,应从天道、人性中汲取资源以建构、丰富和发展自己,并由之培养健全完善的立体人格,使人因此过上幸福的、人性繁盛的生活,而此种生活又反过来促进政治的理性、清明。本书探讨了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及其后的超越根据和人性基础,及道德的形上学和立体的主体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牟宗三政治哲学思想在公共治理方哲学24.9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相通相合研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包涵于其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大脉络,实现对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整体性认识和启发。全书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史料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2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