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

王江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13.4万字

更新时间:2019-08-23 19:29:53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采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置于哈贝马斯整个学术思想中间,置于与当代思想家罗尔斯、阿伦特、查尔斯·泰勒等对公共领域思想有所建树的思想家对话之上,置于与其批评者对话之上,从而展现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全貌。哈贝马斯所构建的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公共领域思想,在现实中不可避免要遭受到多元主义的挑战,这种挑战从多元价值、少数群体到民族国家诉求,也就是说,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中间一直都包含着普遍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矛盾,哈贝马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他想要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为这个社会保持一个理性的基础,他始终不放弃其公共领域思想中的普遍主义的成分。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江涛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如何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课上成一门“硬课”,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自2018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老师带队,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调查小组于暑假深入乡村做调查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课,具体调研方式为白天进行集体访谈,晚上进行集体讨论。在调查和讨论的基础上本科生撰写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此书即为优秀调研报告的汇集,包括乡村素描篇、家庭社会篇、村庄治理篇、农业治理篇
    贺雪峰主编社科18.7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历史资料、地方档案、民间文献、口述历史记忆,对贵州东南部都柳江流域九个侗族村寨构成的传统社会组织自清代中期以来的变迁做了细致而微的考察,并探讨了侗人以关系界定历史的历史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观察并理解这一区域性社会组织内部群体结合的结构性范畴、礼俗规范、人群关系和日常实践,以呈现侗人集体生活的结构化过程。最后,以该地方人群进入现代性情境中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
    孙旭社科32万字
  • 会员
    晚明至清中期的三百年里,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这一时期早期启蒙思想的萌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关注女性问题的男性思想家。他们普遍地对女性的处境有一种同情与体谅,认可女性的价值与地位,对缠足、贞节观念、婚姻制度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书通过对李贽、唐甄、袁枚、章学诚、汪中、李汝珍、俞正燮七位思想家女性观的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本土解放女性思想的发展过程。据此可知,女
    庞雯予社科23.9万字
  • 会员
    本书重新评估了“性”在新自由主义社会中的作用。两位作者认为,“性资本”不仅仅能够在性领域获得优势,还可以在金钱、地位和职业领域产生实质利益。书中概述了四类“性资本”,包括“默认”的贞洁、为性工作者所用的“身体剩余价值”、“具身性资本”——性感,以及新兴的“新自由主义的性资本”,进而讨论了性、经济价值与社会不平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以)达娜·卡普兰 (法)伊娃·易洛思社科5.8万字
  • 会员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
    王理万 刘小楠主编社科20.1万字
  • 会员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3期,以大数据与社会科学研究为题,或从大数据的角度,或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新方法、新形式的展现。内容涉及计算社会科学的机遇和挑战、民粹主义在欧美的发展动态及其社会基础、司法大数据视角下的涉性犯罪研究、社会公平观的研究等。
    刘欣主编社科12.7万字
  • 会员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和自由时间的持续增加,休闲已成为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下人们的休闲消遣娱乐有余,对精神与价值关注不足,“俗闲”、“恶闲”普遍,休闲发生异化。本书将休闲放在资本逻辑主导的工业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深入分析并揭示当代人的休闲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陷入困境的表征及过程,力图在资本仍具有不可阻挡之势的现代,唤起人们谨慎、理性地利用资本的责任意识,让资本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同时激发人们珍视休
    周海荣社科17.8万字
  • 会员
    《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以近年来家庭性别领域讨论较为热烈的亲职与育儿为主题,展现了有关母职变迁、女性作为母亲的体验、儿童教养方式及抚育的社会支持变迁等不同切面,收录的文章涉及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母职的经纪人化、菲佣母亲的信息沟通技术、在线母职书写、杂志中的亲职话语、集体化下的童年等多个研究内容。
    施芸卿主编社科26.4万字
  • 人类始终被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求知的好奇所驱使。我们渴望了解未来,无论未来是危险还是安全,是稀缺还是丰富。随着科学方法的提升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更有信心通过累积及解释过去的模式来预测和量化未来。珍妮弗·M.吉德利在书中探讨了一些我们☆急于知晓的问题:什么是“未来”?未来是尚未到来的时间?未来是乌托邦?未来有没有历史?未来只有一个,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她又接着追问:未来是真的可以预言,还是由我们的思想
    (澳)珍妮弗·M.吉德利社科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