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谚语与文化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维吾尔语谚语与文化研究

华锦木 刘宏宇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23.3万字

更新时间:2020-05-22 16:20:11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上编主要对维吾尔谚语的结构、韵律、修辞和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下编主要对维吾尔谚语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绿洲农耕文化、园林文化、手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和宗教文化进行了挖掘和透视。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2-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华锦木 刘宏宇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误读是20世纪文论的关键词之一,是文学阅读中最常见的现象。本书勾勒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谱系:解构的思维方式和解释学的“合法偏见”等,描述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基本特征。重新审视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范畴语言、他者等,从语言的角度看,解构性、修辞性是误读生成的内在机制。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文本是一个他者,他者是理解的极限、形而上学的极限,用描述替代解释成为方法论的重要变革。后现代误读理论同时产生了正负两种效应,
    李兵社科30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英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兼翻译家霍克思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国典籍英译实践及其翻译思想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本书立足霍克思《楚辞》《杜诗初阶》《红楼梦》《柳毅与龙女》四部译作,结合其汉学研究心得,将“翻译家霍克思”置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还原其译介活动的历史语境,观照其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本书综合运用翻译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其译介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研究,探讨他
    张婷社科20.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写作的基础知识讲起,结合创作者的实际写作经历与写作教学经历,介绍了影视剧本、漫画脚本、网文、短篇小说、影视向IP与出版小说的写作技法。
    孙文琴 爱丽丝社科11.8万字
  • 会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本刊发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二级学科包括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设有学术名家、京津冀文学研究等栏目。其办刊宗旨是:荟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怀,鼓励开放创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崔志远 吴继章主编社科31.8万字
  • 会员
    本书植根于自建的《说文解字》隐喻语料库和Metalude的比较研究。本书将Metalude隐喻知识库引入汉语字词汇隐喻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揭示汉语字(词)汇化隐喻模式的语料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本书运用比较词源学从历时方面挖掘造成这些语料语言隐喻模式的历史因素,探索跨文化词汇隐喻模式、意识形态和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努力探求一种新的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化的语料研究范式,以推动汉语典籍词汇语料
    吴世雄 周运会 章敏社科11.3万字
  • 会员
    本著作对国语语音、民国韵书和现代白话新诗音韵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以国语语音的统一这个国语统一运动中的“硬壳果”为切入点,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言学史观点,结合汉语诗律学理论,从现代白话新诗的语音特点出发,审音和考古并重,语音研究和韵书篆制结合,史料分析与个案考察互证,深入地分析国语语音标准的确立和民国韵书、现代白话新诗音韵方面的互补共生关系,探讨国语语音对白话新诗摆脱传统旧诗音韵的羁
    张建民社科25.1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文明传播、文献天地、汉学人物、马可·波罗研究、艺术史苑、研究综览、基地纪事等部分,收录了《欧洲文明里的中国特性》《日本汉诗的去中心化趋势及异质边界》《马可·波罗所记中国的摩尼教、佛教和基督教》《韩朋溯源(下)》《吴大澂甲午战争期间致汪启信札简释》等文章,反映了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编社科24.4万字
  • 会员
    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属于特定语义范畴的断代研究,重点描写汉语服饰词在上古时期共时层面的静态分布与语义差异,致力于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在历时层面的词汇演变与词义演变规律。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共时分类描写,利用“词项属性分析表”对每个类别下的词项进行属性分析,以探求词项的语义差别、词义来源及演变情况。下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历时演变研究,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演变的特点及演变动因,探究上古
    关秀娇社科16.9万字
  • 会员
    西方学术界对谢灵运诗歌的译介和研究拓宽了谢灵运接受的视野,同时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以西方学术界的译介和研究为参照,我们可以反思自身的研究状况,丰富相关主题的研究。本书立足于此,对英语世界谢灵运诗歌翻译与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书中既有不同译本的微观欣赏与比较,也有不同视角的研究述评,从中我们可以管窥他者眼中的谢灵运,这无疑对我们理解和研究古典文学是有益的。本书获得了“重庆师范大学博
    黄莉社科1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