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纸与作家佚文考释在线阅读
会员

民国报纸与作家佚文考释

刘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6.9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8:11:06 最新章节:那个爱生活的人走了——追忆吴福辉师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本书聚焦于对现代作家佚文的挖掘、校勘与阐释,涉及的对象有鲁迅、冰心、冯至、姚雪垠、王西彦、叶公超、高长虹、周佛吸等。作者秉持“报纸是现代作家的‘起居注’”“民国报纸、副刊是现代文学重要的史料库”的观念,运用朴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民国报纸的“田野调查”,搜集和整理现代作家的诸多佚文,以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作出贡献。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涛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对新世纪重要作家作品评论的选集。其中既有对当代文学著名学者和批评家学术著作和成就的评论,也有对不同代际作家作品的评论。多年来,作者一直密切关注和追踪当下文学的发展,并通过批评文章积极参与构建新世纪的文学版图。这些文章虽然是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但我们同时可以到作者对新世纪文学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的理智分析、判断和批评。因此,这些评论不仅有鲜明的现场
    孟繁华文学31.4万字
  • 会员
    本书意在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等角度出发,通过对高丽中期李奎报咏史汉诗之研究,管窥朝鲜半岛文学与中国文学久已存在的依存关系,而朝鲜半岛文学自身之民族特点与强大包容力则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展现。李奎报所处时代之高丽武人专权和外敌对朝鲜半岛之劫掠,无疑是李奎报咏史汉诗生成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本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对武人的影射、以诗酒女色自娱避祸之倾向以及诗风由豪迈向平实之转变等李奎报咏史诗特
    师存勋文学24.3万字
  • 会员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从思想、文笔、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渊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即从文学思想、创作观念、技巧方法、体裁文风等方面,较为具体、全面、深入地揭示出了大江健三郎之文学创作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为进一步理解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以及了解中日文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为当代文学创作者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文
    邓国琴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入作者30余年来所撰写的苏轼研究论文22篇,从多个角度对苏轼其人其文进行了立体化的研究。第一编“个性论”探讨苏轼幽默诙谐的性格与超然思想;第二编“人生观探论”考察苏轼的妇女观,君臣观,贬谪辞、谢表与军事思想;第三编“科技活动探论”关注苏轼的科技活动,尤其是对苏轼与医学文化展开深入研究;第四编“‘苏海’蠡测”考察苏轼的松情结、与文同的交游,以及对“穷而后工”说、陆贽的继承与超越;第五编“俗文学
    庆振轩文学30万字
  • 会员
    本书按主题类型分为六辑,其主要层面在于多维度地运用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念与方法,诸如辑佚、校注、考证之类;同时,致力于将文献学知识理念作为一种常态予以运用,即在一般性的研究之中,亦以文献为基础,广泛而细致地运用各类文献,结合精当的文本分析和必要的文学史视域,实现对作家、文本、时代与文学史的综合认识。质言之,文献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探索并建立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体系,关涉到现代
    易彬文学28.6万字
  • 会员
    中古英语亚瑟王文学是中世纪欧洲和英国各种历史、文化和文学因素共同作用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更是英国十分重要的文化文学遗产。它繁荣于英格兰民族形成时期,取得非常高的文学成就,它承载的英格兰民族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观念已经成为英国乃至英语世界的文化基因。本书是对中古英语亚瑟王文学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首先探讨了中世纪中后期最主要的叙事体裁浪漫传奇文学的产生、性质与发展,以及欧洲亚瑟王
    肖明翰文学46.1万字
  • 会员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徐公持研究员撰写的《魏晋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总纂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的一种,是徐先生“十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断代文学史精品。该书内容全面,材料丰富翔实,评价准确公允,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魏晋文学的基本面貌。出版以来广获好评。
    徐公持编著文学43.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刘向刘歆父子学术活动为线索、以始于汉成帝河平三年的“领校中五经秘书”工作为中心,探索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西汉学术、政治演变与这次校书工作的关系,论述了刘氏父子校书的意义及其与西汉中后期文学演进的关系。本书探讨了刘氏父子校书中对文学文献整理、对雅俗文艺的态度及其呈现的宗经文学观念,深入探究了西汉中后期赋的创作及赋论的变化,讨论了西汉中后期奏议文风、说理文的新变等问题。
    陈丽平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尝试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其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对一些重要问题和方法,加以专题研究,如:以一组发掘整理和应用现代文学史料的文章,指出现代文学史料搜集、整理及全集和选本编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鉴于中国文学史编写中存在诸多史料错讹,以几部影响大、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文学史编写中的文献史料问题;又以近年出版的两部
    付祥喜文学2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