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金牌汇编系列: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汇编·含指导案例(2023年版)
更新时间:2025-05-12 17:44:31 最新章节:实用附录
书籍简介
2021年12月24日,《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主要涉及完善在线诉讼及送达规则、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等。202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66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决定》。为普及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为读者提供完整的、体系性的法律学习,本书将收纳全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全文,并以此为核心,全面收录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除此之外,本书还将收民事诉讼的指导案例,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民事诉讼法律知识。
上架时间:2023-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涵盖农业农村领域常用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重要答复,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法律118万字
- 会员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地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解决学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现行学位条例基础上,抓紧制定学位法。学位法草案共7章40条,包括总则、学位管理体制、学位授予权的取得法律1.2万字
- 会员2023年9月1日,《民事诉讼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改后公布,修改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全面总结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经验基础上,重点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一编的内容进行了完善。此外,针对社会普遍关注、司法实践反映集中、各方能够形成高度共识的其他各编内容,也作了相应修改。本书以《民事诉讼法》为主干,以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关法律23.8万字
- 会员本书涵盖民事诉讼领域常用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书中收录文件均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部委经过清理修改后的现行有效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最新法律文件。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而不是文件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集中对某一类问题查找使用,避免疏漏重点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重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了解条文规定的主要内容。本书重在全面收法律100万字
- 会员收录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最常用的法律法规、有关规范性文件,涵括宪法、机构组织;立法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府自身建设;人事、监督、监察;审计、财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管理;国家赔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13个方面,适合党政干部及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行政执法日常工作手册使用。法律66.7万字
- 会员本书结合法律实际应用的需要,全面准确收录了民事强制执行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政策性文件以及重要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合理分类,是广大公众及相关实务人士查阅、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法律34.6万字
- 会员“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农村土地承包法一本通》以该法的主体条文为序,逐条穿插关联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并附以相关案例,以方便读者理解和适用,是广大读者及相关实务人士查阅、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法律19.7万字
- 会员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地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收入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约为40%,纳税人几乎覆盖所有市场主体。增值税法共6章38条,总体上是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将《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法律1万字
- 会员本书是国家信访局“信访理论研究丛书”中的一个分册,该丛书由国家信访局组织编写,旨在总结我国信访工作和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规范信访活动、发挥信访作用的新机制和对策。本书用多语言的形式,翻译引进了国外在处理公民申诉制度中的主要法律规定,是第一次从国内外的双重视角,审视和完善我国信访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法律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