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展基金推动新疆棉花生产农情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

新疆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企业情况

新疆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位于乌鲁木齐市团结路489号,2004年由新疆电子研究所转制而成,是新疆地区著名的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从事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的科研单位。多年来,公司完成计算机推广应用及传统产业微电子技术改造等科研项目近千余项,其中许多项目达到国内、区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先后为社会培养初、中、高级计算机应用人员几万人次,服务面遍及全疆各地,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地区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公司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1802.22万元,上缴税金74.5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86.22万元。

二、电子发展基金使用情况

2007年国家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支持的“新疆棉花生产农情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电子发展基金100万元无偿资助,资助资金主要用于相关设备、仪器、软件及材料的购置、研发人员费用、调研、差旅及相关实验费用等。项目计划总投资额620万元,其中国家电子发展基金资助1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投入520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项目投资总额623.76万元,除国家电子发展基金资助100万元外,企业实际自筹资金投入523.76万元。国家电子发展基金资助100万元的实际开支情况如表2.14所示。

表2.14 资助资金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三、基金使用管理经验体会

企业对于电子发展基金的使用应成立电子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委员会,基金使用管理委员会由企业业务领导、财务主管、项目经理组成。基金使用管理委员会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编制电子发展基金预算方案,实现对电子发展基金的统一管理。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提出电子发展基金使用方案,基金委员会对电子发展基金使用方案做出综合评审,在保证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合理规避因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各种风险,做出电子发展基金使用预算方案及审查方案,确保电子发展基金的合理正常使用,保证项目的正常开支。对电子发展基金应专人、专户管理,可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月、季、年度内部审计,及时掌握电子发展基金的日常开支情况,为及时调整做准备。项目完成时,对电子发展基金使用情况做项目审计。

附:[项目简介]

新疆棉花生产农情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名称:新疆棉花生产农情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承担单位:新疆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项目批准文号:信部运 [2007] 292号

一、项目使用基金总额及投资构成

“新疆棉花生产农情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100万元无偿资助。在项目执行期内,企业共完成自筹资金投入523.76万元。

二、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实施情况如下:

(1)完成了新疆棉花生产农情基础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的建设;

(2)完成了棉花农情数据采集嵌入式终端(便携式)的开发;

(3)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棉花作物信息数据元应用规范;

(4)获得专利1项、软件产品登记1项、软件著作权1项,编制企业标准1项,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资金使用情况详见表2.14。

三、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针对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信息数据,包括土壤信息、气象数据、棉花长势、病虫害状况、各种资源状况(包括人力、农机、仪器设备、生产资料)等,采用工业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及棉花生产管理等技术进行自主研制开发,实现了棉田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综合分析评判,得出棉田灌溉决策预案、平衡施肥预案、棉花长势分析及病虫害预防预案、资源调度及分配预案,实现棉花生产的全程跟踪和管理,并及时发布信息。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棉花生产,为新疆棉花生产及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

该项目已在兵团灌溉中心试验站、农八师145团、148团进行了示范应用,项目成果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项目执行期内,企业共实现收入总额为3861.72万元,实现新增效益532.76万元,实现累计净利润532.76万元,累计上缴税金132.75万元,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