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从古至今,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无不是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从春秋时期的井田制到汉朝的授田制、唐朝的均田制、宋朝的限田制、明朝的永佃制、清朝的圈地运动,其中无一不与土地制度有关,而土地制度的变迁又与朝代的兴旺更替密切联系。20世纪上半叶,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倡导以“耕者有其田”来解决“民生”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革命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合作化以及人民公社化等都是以土地制度为主题进行的变革。改革开放也是农民从解决土地问题开始的。虽然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他们仍然是与土地相联系的一个阶层,农民问题的本质仍是土地问题。

对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真的总结后,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土地制度确实存在一些缺陷,而且这些缺陷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的障碍。对于一个土地资源稀缺而人口众多的农业国来说,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关系到众多农民的生存和社会保障,关系到土地资产的持续有效利用,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关系到21世纪中期国家基本现代化的实现。所有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有理由对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深入调查和论证,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借鉴。

陈寒冰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