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受众之变

受众的变革指现在到未来20年当中,谁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以20年计算,未来20年有三个消费群最主流,就是70后、80后、90后,因为50后、60后基本老了,他们已经消费不动了,所以我们70后、80后、90后将成为主流消费群。实际上这三个群体的媒体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完全是数字化的一代,也是被数字化屏幕包围的一代,甚至被iPad捆绑的一代,天生对数字化的敏感,导致他们的媒体习惯越来越被新媒体牵引,越来越被数字媒体牵引。今天我们发现,谁去看当前的热播剧,比如看《宫》等一些热播的电视剧?其实像70后、80后和90后在电视上看得越来越少,因为70后中很多人已成为社会财富拥有者和社会的中坚力量,80后已经步入社会的主流,90后现在已经开始接触,开始在社会上打拼。50后、60后还有时间每天拿着摇控器等着某个电视剧的到来,但是70后、80后、90后就不会这样了,不会每天早下班,打开电视机等着。大家想,反正电视上没有,网络上可以看,我们可以看网络视频。或者你会发现电视上的东西可能对你来讲不新了,电视上的新闻还不如你知道的新闻多。

我在清华新闻学院的培训班,其中有很多企业和政府的公务人员,我每次都会问他们一些问题:首先用不用QQ,然后每天资讯从哪儿看的,是不是从网上看,另外上不上微博,问到微博,共问到50个人,只有两三个人举手,我说这个课你们听对了,应该每个人有了微博再讨论关于数字媒体未来会变成怎样,因为现在真的很可怕,微博可以让一个局长直接就被停职了。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这些信息来自于互联网,而不是来自于传统媒体。

最早有微博的时候,上面很大的用户群是传统媒体记者、编辑。以前跑社会新闻,很早的时候有朋友在都市报,每天骑着自行车满城找社会新闻。现在不用了,现在网上对你的挑战是:过去找不着新闻,现在是有了新闻之后都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总是能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每天所发生的事情,能够让全世界的媒体把内容登满,只要它愿意。其他国家没有这些事情去讲的,这是很重要的变化。由于新一代的受众群已经完全被互联网所影响了,甚至他们有可能更相信互联网上的东西。所以今天我们发现有很多人要买东西,本来都已经想好了,结果到网上听人家一聊,看点什么评论,本来要买这个东西,马上就不买了,我们发现女性消费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如果要买个什么东西,网上有人说好的话,顿时觉得非常爽:我的选择就是没错。

传统媒体在俘获未来主流受众群的能力上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不管是江苏卫视、安徽卫视,还是CCTV,实际上它们的主流受众人群基本都是35岁以上,甚至45岁以上的电视观众。但这其中也有一个特例,当然这个特例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挤进来的,它就是湖南卫视。只有这一家电视台影响了35岁以下的人,因为它做的是娱乐。娱乐最能影响年轻人。所以现在讲新闻也是娱乐化,我们各种事情都是娱乐化的。当你娱乐化之后,会发现市场很大。互联网精神本身就是自由开放分享的精神,这种精神与传统媒体是相对的。传统媒体的最大问题是古板、控制、管制,一对多控制所有的信息源。

现在一份晚报,其购买人群的平均年龄基本在42岁,除了订阅的群体之外,那些老头老太太每天上街买一份,他们买完以后都干吗了?第二天发现超市门口六点钟排队的都是他们,因为晚报上登满了各种促销信息。这说明报纸捕获主流受众的能力越来越下降,因为受众的需求偏好在日益细化。我们看看今天的男性对什么感兴趣,男性对国际新闻、地产、汽车、科技是感兴趣的,但是跟男性讲生活、做饭、做菜,他们就不大感兴趣,除了某些区域的男性,比如上海的男性就可能做饭,他们兴趣大一点。女性基本是美食、保健、美容,跟女性讲国家大事,讲奥巴马,讲不过十分钟。所以兴趣不一样,你想能承载什么样的内容呢?这就必须做细分。实际上读者的偏好已经开始多元化,很难靠一份报纸满足所有人群。过去一份报纸可能是15岁到64岁的人都在看,现在明显地大众媒体已经死掉了,今天没有一个媒体说自己是大众媒体,因为大众媒体就是所有人都在看。如果今天还要说大众媒体存在,那我认为互联网就是新的大众媒体,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全民都在接触的媒体平台。

这样的背景下面新媒体未来有什么趋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