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成长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使命
核心价值观与使命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和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对企业来说,价值观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回避,也不能含糊,是企业需要界定清楚的基本问题。企业使命包括内在使命与外在使命两个方面:内在使命体现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外在使命是企业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的现实保证。
一、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成长型企业“愿景”的保证,回答的是“企业发展应遵循什么原则”的问题,也就是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等基本价值的信仰与判断;是对“本土化与全球化”“专业化与多元化”“冒进与保守”“变革与稳定”等价值准则的选择与判断;也是对“提倡什么与反对什么、弘扬什么与反对什么”等价值的选择与判断。
对成长型企业来说,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一贯坚持的理想信念,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在成长中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客户、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核心价值观看起来是“虚”的,其实是“实”的,是为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需要倡导、用来指导企业员工共同行为的准则。
小贴士
部分成长型企业核心价值观

可见,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是“一个企业本质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是不能从外部学来的,而是内部长期积累起来的东西。
二、企业使命
“使命”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指“分派的任务”,特指“宗教的使命”。在我国,“使命”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史·魏收传》,“李谐、卢元明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辞海》对“使命”的界定是指使者奉命出行。如今,“使命”是指重大的任务。《现代汉语词典》对“使命”的界定是“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指重大的责任”。
1.企业使命的内涵
使命是企业存在的宗旨,强调的是企业对社会的价值,回答的是“企业为何要发展”的问题。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
彼得·德鲁克1973年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提到企业使命的最初内涵: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认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每个企业的使命和宗旨,因此,“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企业条例来定义的,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小贴士
企业使命的代表性观点

可见,使命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存在的理由,或者说要解决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对成长型企业来讲,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哲学定位,是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体现了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是企业目标确立与战略制定的依据。企业使命是企业一切行为的纲领,更是客户、员工、股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共同载体。
2.企业使命的内容
企业使命的内容随着企业自身条件、发展阶段以及行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生存目的。德鲁克认为,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创造顾客,只有顾客才能赋予企业存在的意义。因此,决定企业经营内容的应该是顾客,顾客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理由。在确定企业生存目的时,需要说明企业能满足顾客什么需求,而不是说明要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
(2)经营哲学。经营哲学包括企业的基础价值观、一致认可的行为准则以及共同信仰等管理哲学。经营哲学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本质性认识的高度概括。
(3)企业形象。企业在制定使命时,对利益相关者的承诺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基础。良好的企业形象意味着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够吸引现存与潜在的客户,是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3.企业使命的层次
从整体来看,企业使命由三个层次构成。
(1)核心使命。核心使命由企业的根本责任、根本目的和企业哲学三个要素组成,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根本,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企业使命的标志。核心使命是形成功能使命和延伸使命的基础。
(2)功能使命。功能使命由整合、激励、路径、定位、约束、竞争和调控七个要素组成。在各个要素中,整合、激励和路径三个要素要保持相对稳定,而定位、约束、竞争和调控四个要素需要动态变化。
(3)延伸使命。延伸使命包括战略目标、政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企业形象体系等要素。延伸使命是企业使命意义的延伸,是企业使命的表层部分,对核心使命起细化分解、附加、完善和终端“界面”作用。
4.企业使命的特征
(1)长期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使命一旦确定,就要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保证长期的经营目标与战略规划有据可依。同时,使命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企业发展、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或者原来的使命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时,使命就要随之调整甚至改变。
(2)激励性。使命能使企业产生目标感和凝聚力,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3)抽象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企业使命是对企业目标的高度概括,反映的是企业的追求和未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战略规划和目标都要依据使命来制定,在确立企业使命的过程中要考虑企业的自身能力和周边环境的约束,注重可行性,使企业战略目标能够以企业使命为依据。
(4)全员性与通俗性相结合。企业使命的制定、强化和实践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体现的是使命的全员性。同时,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要做到企业使命被企业员工接受,企业使命就要具有通俗性。
三、企业使命评价标准
美国弗朗西斯·马里恩大学弗雷德·R.戴维(2012)在《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第13版)一书中提出了企业使命的九个核心要素,也称为使命陈述评价矩阵。这九个要素得到多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是企业经营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构成企业使命的基本要素。见表2-6。
表2-6 评价使命的九个要素

成长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征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使命陈述时可以不全包括,但是在评价企业使命陈述时,这九个要素是评价成长型企业使命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四、使命驱动型企业创建
企业在快速成长过程中,要努力创建使命驱动型企业。
1.使命驱动型企业的内涵
所谓使命驱动型企业,是指企业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与使命有关问题的识别和解决中来,从而使自身具备以使命为导向,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行动、决策的能力,并追求不断成长的企业。
2.使命驱动型企业的要求
使命驱动型企业以企业使命指导企业的一切行为和决策,并将使命贯穿于管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1)使命统领一切。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把成功归因于对使命的遵从,时刻关注使命,把使命作为企业行动的核心。
(2)全体员工拥有共同使命。共同使命来源于员工个人使命而又高于个人使命。共同使命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达成的对企业的认知和期望,能使不同个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企业与个人的双重使命。
(3)追求不断成长。所有的企业都追求成长,而使命驱动型企业所追求的成长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同时,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企业是一种有效的激励,能进一步推动企业成长。
3.创建使命驱动型企业
(1)树立使命驱动理念。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经历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个时期,企业往往片面追求利润、股东价值等短期经济利益。进入成长阶段之后,企业要寻求更长远的发展,就要树立使命驱动理念,让使命指导企业成长。
(2)明确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创建使命驱动型企业的关键在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明确高层的角色和主要职责能够保证使命与实践的统一。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扮演三种角色:一是指路人。指路人最根本的任务和作用在于提出一个鼓舞人心的使命,所关心的是组织的未来。二是组织者。组织者的根本任务是对使命进行有效的分解,制定战略规划,保证组织结构、系统和运营流程都为使命服务。三是授权。授权的目的是将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使命结合在一起,进行使命的量化。
(3)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和竞争者等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运营中承担风险的人。企业需要正视外在因素对企业决策和行动的影响,承担起超越经济目标的更广泛的社会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关于企业性质和使命的传统观念。
(4)打造学习型团队。不少成长型企业口口声声要打造学习型组织,却盲目模仿和照搬他人的成功模式,这样做反而会陷入某种形式主义的陷阱。彼得·圣吉1990年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反复强调企业应该关注的是要去做什么,而不是盲目崇拜学习型组织。顾客和员工不会关注企业是否是学习型组织,顾客更关注的是否企业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员工更关注工作环境是否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