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微型机的发展

1971年,Intel公司成功地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了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的功能,制成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MPU)Intel 4004,并由它组成了第一台微型机MCS-4,从此揭开了微型机发展的序幕。随后,许多公司竞相研制微处理器,相继推出了8位、16位、32位和64位微处理器。芯片的主频和集成度不断提高,由它们构成的微型机在功能上也不断完善。微型机发展非常迅速,以2~3年更换一代的速度更新。如今的微型机在某些方面已经可以和以往的大型机相媲美。

微型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因此微型机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微型机

第一代4~8位微型机(1971—1977年)。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1974年Intel公司又生产了一种8位的微处理器芯片Intel 8080,另外,还有Zilog公司研制的8位Z80微处理器。

2.第二代微型机

第二代16位微型机(1978—1984年)。1978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后生产出了16位8086和8088微处理器,其内含29000多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其后的Intel 80286微处理器装配了286微机,内含约13.4万个晶体管。同期的代表产品还有Zilog公司的Z8000和Motorola公司的MC68000。

3.第三代微型机

第三代32位微型机(1985—1992年)。这个时期的主要产品有Intel公司的80386和80486微处理器。其中,80486微处理器内含12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已经达到100MHz。

4.第四代微型机

第四代64位微型机(1993年至今)。Intel公司于1993年生产出了64位微处理器,正式名称为Pentium(也称“奔腾”),其内含约310万个晶体管。其后Intel又相继研制出了PentiumⅡ到Pentium 4。目前的Intel core i7微处理器,拥有六个核心,其时钟频率已达数GHz。

目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龙芯3B,主频可达到1GHz。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开发自己的服务器、路由器,甚至军工产品。据统计,光进口芯片,国外大公司每年就能从中国赚走一百多亿美元,如果“龙芯”可以替代,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并且在军事上它的广泛应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