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思良
在群星辉耀的闪小说天空中,殷茹无疑是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她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成员、特邀评论员。她的闪小说佳作,不但频见于诸多中外知名报刊,而且在各类全国性闪小说大赛中亦屡获佳绩。海内外倡导闪小说的标志性刊物《当代闪小说》的“名家构筑”栏,曾对她予以特别推荐。这一切,均为闪小说实力派作家之明证。
王蒙在《我看小小说》中说:“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将此语移用到殷茹的闪小说上,亦十分适合。殷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之心,感知着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于无声处听惊雷。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摄取一个小镜头,或者是抓住生活中某一“闪光点”作文章,慧心独运,巧思妙构,滴水藏海,以小见大,材料体积虽极其有限,却能在方寸之地积聚起巨大的爆发力,彰显艺术魅力、显现艺术高度。
文学离不开写人,人性和人情是作家关注的重要主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日子大多是琐碎而平庸的,殷茹却能从中发现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光芒。她的不少闪小说都是人性美与人情美的颂歌,触动人们内心深处那块最柔软的地方。如《爱在谎言里》,写丈夫一直对病重中的妻子隐瞒儿子两年前因为精神抑郁自杀身亡的噩耗,那谎言中的爱,让人心灵为之颤动。如《恋歌》,写她对真爱的执着追求,虽殒身而不恤。那炽烈的爱,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乃至潸然泪下。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诚然!日常生活中,我们曾错过了多少美丽的风景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殷茹不戴有色眼镜观察人,因此,其笔下的一些人物,具有性格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反映本真。如《一个不纯粹的人》中的“犯人”、《第七天》中的“劫匪”,他们的人性中,无不兼有善与恶的因子。他们作恶着,亦行善着,都是不纯粹的人,因此,我们很难为他们贴所谓“好人”或“坏人”的标签。
闪小说讲究构思精巧,杯水兴波。殷茹的闪小说也不例外。她在寥寥几百字中逞才炫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意外频出,引人入胜。如获得中国第二届闪小说大赛银奖的《秋菊失踪了》,小说中作者布阵设疑,掀波叠浪,层层推进,最后峰回路转,凌空一闪,抵达故事的高潮,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让人拍案叫绝。
以细腻的笔触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于细微处见精神,也是殷茹闪小说的一个特色。如《游子吟》中,写那辆出租车的与众不同:“车窗一尘不染,车座上放着温软洁净的坐垫,坐垫上还镶着花边;脚下铺着羊毛地毯;玻璃板上镶着名画复制品。更令人意外的是,车上还放着一个水果盘,有新鲜的水果和瓜子供顾客免费享用。”闪小说强调行文简洁,这篇作品中却对出租车内的布置详加描写,似乎犯了大忌,然而,这绝非可有可无的冗笔,而是必不可少的妙笔。正是因为有了把车装饰得像家一样的细致描写,为后文写漂泊在外的司机希望每个客人都能从这里感受到一些家的温暖和味道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在这细微处暗示出司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作品的题目好比人的眼睛,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总能摄人心魂,激起强烈的阅读兴趣。殷茹的闪小说在标题上颇下功夫,或设下悬念、或揭示主旨、或渲染环境氛围、或奠定感情基调、或提示行文线索,其中很多精彩标题,可谓画龙点睛,极富艺术张力。如《我们不要怀念她》《空舞台》《开满阳光的午后》《一封没有寄出的信》《出售时间的女孩》等。这些为小说锦上添花的标题,照亮了读者的眼睛。所以在欣赏殷茹闪小说时,其标题艺术也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殷茹的闪小说尚有诸多特色。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如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描写;如寓讽刺于幽默中,但不是尖锐犀利的批判,而是温婉的微讽……兹不赘述。
自闪小说这一新文体横空出世以来,殷茹一直是其中的弄潮者。她已创作出数百篇闪小说,其中让人眼睛一亮的佳作不胜枚举。我相信,她会继续弄潮涛头,“闪”出更多的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