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送台守江郎中[1]
送客归来灯火尽。
西楼淡月凉生晕①。
明日潮来无定准②。
潮来稳。
舟横渡口重城近[2]。
江水似知孤客恨。
《南风》为解佳人愠③。
莫学时流轻久困④。
频寄问。
钱塘江上须忠信⑤。
【傅注】
①“晕”,月晕也。周王褒《月诗》:“风多晕欲生。”(刘按,北周王襃,一作王褒,见《北史·文苑传》。诗句出《关山月》,见《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八。)
②李白:“潮水宁可信,大风难与期。”(刘按,句出《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见《李太白诗集》卷十三。《诗集》“宁”作“定”,“大”作“天”。)
③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刘按,事见《史记》卷二十四《乐书》,《南风》其辞则见裴骃《集解》引王肃语。)
④《史记》:“苏秦出游,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刘按,详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
⑤《列子》:“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3],圜流九十里[4],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5]。有一丈夫,方将游之[6],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孔子从而问之:‘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出者,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者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刘按,龙榆生《笺》云:“傅《注》所引《列子》,与今本《列子·黄帝》篇所载丈夫游水事大有出入,疑所见古本如此也。”所说极是。但傅《注》实引自《说符》篇,原与《黄帝》篇纪事有异。龙《笺》偶误其篇名出处。又按,事亦别见《孔子家语》卷二。)钱塘江险恶,多覆行舟,故云。
【校勘记】
[1]“送台守江郎中”,清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三十二,考江郎中为江公著,字晦叔。朱孝臧《彊村丛书》本《东坡乐府》卷二,据苏轼《送江公著知吉州》诗并施《注》,谓“公著未为台守,台当作吉,形近而误”。遂改词题作“吉守”。吴雪涛《苏词编年辨证》引清顺治十七年《吉州府志》卷三《秩官表》宋吉州知州事云:“哲宗元祐二年:李琮;四年:江公著。”从而编此诗为元祐四年八月作于吉州。按《东坡外集》卷八十四收此词,题为“送江宽,宽知台州”。查嘉定《赤城志》卷九《秩官门》二“本朝郡守”云:熙宁七年七月十一日,江宽以比部郎中知台州。十年二月六日替。邹同庆、王宗堂遂认定“江郎中”乃江宽,该词作于熙宁七年九月江宽由真州转台州途经杭州时,苏轼送行之作。参见邹、王《苏轼词编年校注重印后记》。(刘按,邹、王说近是,录以备考。)
[2]“潮来”,《二妙集》本、毛本作“风未”。“重城”,《东坡外集》作“重阳”。
[3]“悬水”,傅《注》本原作“悬求”,据《列子》原文改。按傅《注》下文又有“悬水”云云,且今本《列子》此处亦作“悬水”,知作“悬求”者,傅本误钞也。
[4]“圜”,沈钞本、清钞本、晒蓝本作“园”,今据珍重阁本改。“九十”原作“九千”,据《列子·说符》篇改。
[5]“弗能”,珍重阁本作“勿能”,下同。
[6]“游之”,《列子·说符》篇及《孔子家语》卷二均作“厉之”,原注:“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