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研究
- 张合林
- 1170字
- 2025-02-23 09:25:25
一、萌芽阶段
(一)城乡关系
英国在前工业化时期发生的农业革命既解决了困扰英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饥荒问题,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供给,也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40)当时,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很小,1520年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5%(41),1600年,全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25%,1650年约占13%,1700年约占17%,1750年约占21%,在1600—1750年的150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增加了约13个百分点。(42)前工业化早期,乡村经济占据英国经济的重心,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到前工业化晚期,英国城市开始缓慢发展,在社会经济变迁中的作用和影响力逐渐超过乡村。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城市在乡村工业的发展和兴起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是城市为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二是城市为乡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三是城市为乡村工业提供了信息和技术。前工业化时期,这种以城市为辅、乡村为主的城乡关系是英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萌芽阶段。
(二)土地制度
16世纪初英国普遍实行敞田制、骑士公有制和公簿持有制的土地制度,虽然他们的土地产权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属于私有产权不完全的土地制度,直接影响土地所有者的受益。(43)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及其他消费品的需求增长,造成了对土地的大量需求,从而产生土地制度变迁的需求。(44)从16世纪到17世纪英国革命前,乡绅和富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利益进行了前期圈地(自发圈地),这是一场诱致性的土地制度变迁。(45)前期的圈地运动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离开土地,造成了大批量的流浪者,其中一些变成了盗贼,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46)虽然在此期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10多项反圈地法和皇家公告,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反圈地效果不佳。在16世纪到17世纪初,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若干地区的圈地运动一度暂时中断。17世纪,英国城市的兴起,对农产品的需求高涨,进一步激发了圈地热情,尤其是1688年以后,英国通过立法支持圈地,圈地运动更加合法,规模更大。(47)总之,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革命即土地制度变革,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促进作用。
(三)综合分析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呈现出以乡村经济发展为主、城市服务农村的城乡关系趋势。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发展缓慢,主要依靠乡村工业积累资本,虽然土地制度变迁——圈地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圈地运动也带动了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圈地运动造成农民涌向城市,为英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快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积累了资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5世纪至18世纪,英国城乡关系发展趋好,乡村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积累了资本,城市的技术、信息等也为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乡村工业发展提供了支持,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