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研究
- 张合林
- 642字
- 2025-02-23 09:25:26
二、发展阶段
(一)城乡关系
“二战”以后,日本城乡一体化进入发展阶段,由于战争带来的伤害,其城市化率一直停留在38%,城市化停滞不前的状态一直从“二战”持续到1950年。1950年之后,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并基本完成工业化,日本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城市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显著(69),1960—1970年城市化率快速增长,到1970年时,72.1%的日本人口居住在城市。(70)即使此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城乡差距还是逐渐显现。
(二)土地制度
该时期工业化基本完成,城市化发展迅速,日本农地制度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日本人均耕地极少,其耕地要用以满足农业生产,所以要在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之间进行权衡。为了增加耕地和工业用地,日本通过各项技术来开垦土地。(71)在农地政策方面强调放宽对农地的限制,鼓励农地向“中心农户”集中。1962年对农地法又进行了修改,取消户有农地上限,每户拥有土地可以超过3公顷,农业生产法人有取得农地的权利。(72)这一时期土地制度的变革从让农民自己拥有土地,解决了农民最基本的吃饭问题,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综合分析
城市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农村大量的土地,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衰退,城乡之间差距拉大。城乡政权组织体系重构之后,也及时出台了恢复农业生产的举措和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协调和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