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经理成长进阶指南:提升硬技能+练就软实力+选择好行业
- 慕斯
- 1716字
- 2025-02-23 02:57:37
1.2 产品经理的发展
前面我们讲到,在20世纪30年代,产品经理诞生于消费品行业,以宝洁公司品牌经理岗位的设置及制度的成型为标志。那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斯考特·库克(Scott Cook)的宝洁公司前职员自己创业,其公司从事的是面向消费者的计算机软件。创业期间,他把宝洁公司盛行的品牌经理的理念成功运用在计算机软件领域。虽然领域不同,但商业的核心目的是盈利,卖香皂和卖软件都属于让消费者为自家产品买单。所以,除了斯考特·库克之外,同期国外很多其他类型的公司也都采用了宝洁公司对品牌经理这个岗位的设置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当这个理念被引入我国后,它就与我国原有的本土模式相结合,并以产品经理这个名字传播开来。
传统软件时代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进入软件时代,传统IT产业高速发展,诞生了很多商业化软件公司。虽然这些公司没有明确单独设置产品经理的岗位,但基本都会存在一个类似做产品经理工作的岗位,他们的名称可能是项目经理,也可能是需求分析师。
软件时代的产品经理并没有现在这样地位突出,他们通常和销售人员一起与用户沟通需求,对内输出软件设计文档,推动工程师开发完成交付。那时候的软件用户通常是企业,也就是面向企业用户的(to B)软件居多;产品开发也多以应用软件工具与行业应用管理系统为主,有较高的IT专业技能领域门槛。所以,软件时代的产品工作远远没有如今的互联网产品备受关注。
PC互联网时代
21世纪,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网络与电脑开始普及。随着Web 2.0的到来,人们接触的用户型产品越来越多,产品形态也从Web 1.0时代门户网站单项传递信息浏览转变为用户自己创造内容并互动,用户对产品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诉求。期间出现了很多类型的产品,博客、QQ空间、豆瓣、贴吧、论坛等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产品与研发团队成了互联网企业的利润中心。所以,公司内部迫切需要一个负责人引领产品发展壮大,这是项目经理所不具备的职能。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产品经理应运而生。
移动互联网时代
到了2009年左右,智能手机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国外的乔布斯,国内的周鸿祎、马化腾等顶级大佬纷纷自称产品经理,这就重新定义了大众对这个岗位的理解。那个时期流传一句话: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一边有知名企业家背书,另一边有高光职位进阶,瞬间让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陡增了无限光环。
尤其是2012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市场上迫切需要大量的产品经理来做App,而以之前的行业储备,专业人员远远不够。于是,很多应届生甚至其他岗位的人纷纷转行做产品经理。这个时期的产品多为面向个人用户的(to C)产品,没有软件时代那么多专业限制,因此降低了产品经理的准入门槛,也催生了很多产品经理培训班。尤其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口号的流传让产品经理岗位陡增了很多泡沫,从业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大数据、人工智能、5G时代
从2018年开始,产品经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趋成熟,人口和流量红利相对骤减,消费互联网度过了快速发展期,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巨头公司纷纷转战产业互联网。与此同时,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变得更加细分,能力要求也更加综合。
2018年被很多业内人士戏称为“寒冬”的开始,而产品经理也迫切需要从红利躺赢到实力打拼的转变。岗位更加细分,其中数据产品经理、策略产品经理、商业化产品经理等需求旺盛,各个公司都需要专业人员提升用户转化率和盈利收入。同时,对于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也更加综合。单纯画原型、写需求的功能型产品经理很容易被替代,因为公司希望产品经理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除了负责全生命周期,还要负责收入盈利。总之,公司对综合型的产品负责人角色需求迫切。
从某种层面来说,新兴的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也是对产品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高阶要求。因为要想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经理不仅需要大量技术和数据的知识储备,同时对于算法、算量及模型等内容也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另一波红利的到来,而是新一轮洗牌的开始。当前从事该领域的产品人出现了很大的中间断层,能力高的已经与产品专家相差无几,而普通的打杂型产品经理感受不到自己有任何竞争力。
从2018年开始,对于产品从业者来说,浑水很难再摸鱼,真刀真枪见真章的时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