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 符为民 李运伦 王永生主编
- 1091字
- 2021-04-16 11:37:11
(二) 病因病机
肿瘤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为六淫所侵,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为七情所伤,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正气虚弱。《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内经》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诸病源候论》曰:“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说明六淫中风、寒、湿、热之毒,乘正气不足外侵而致病;内因为情志失调,精神情志因素在本病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些肿瘤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过强烈的精神创伤,或因患肿瘤病后情志高度紧张,而使疾病迅速恶化。如《灵枢》曰:“内伤于忧怒……而积成矣。”《外科正宗》认为乳岩(乳腺癌)的病因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王肯堂《证治准绳》指出:“大怒未止,辄吃面,即时有此证。”情志失调、七情失控,即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恐伤肾,忧思伤心脾,以致脏腑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饮食不节,包括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和饮食失宜。《济生方》指出:“过食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医碥》曰:“好热饮者,多患膈症”,“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为多。”说明饮食不洁、不节损伤脾胃,以致食积、痰浊、气滞、血瘀的病理改变。是形成肿瘤的病理基础。
病理机制: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癌毒内阻为标。由于内外因的作用,以致脏腑、气血津液功能失常,阴阳失衡,首先出现气血瘀滞,因气血互生、气血相关,正常情况下,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且气可生血,血附于气。病理情况下,气滞则血停,血凝则气滞,气血瘀滞,日久终成积块。痰浊内生,源于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津液,津液不布,痰湿内停,久聚而成块;痰浊内停,气机滞阻,以致气血瘀滞,故痰湿与气血瘀滞互为因果。毒邪内蕴,一为六淫化为热毒,二为内生热毒。没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就没有外毒的生成,但六气变化必须作用于某些物质后才可生毒,当人的正气虚弱,外毒与气候的变异共同作用,毒可侵犯人体。内毒的化生,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运行瘀滞,日久变生为毒,以致瘀热生毒,水蓄成毒,痰热化毒等。本病无论外毒、内毒,都具有致病性强,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
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病基本条件,《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指出:“壮人无积,虚人有之”,《医宗必读》认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充分说明肿瘤的发生与人的正气虚弱密切相关,是一切肿瘤发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