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组织编写
- 3794字
- 2025-02-18 01:42:08
“以学生为中心”模式下的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电工电子技术(二)课程为例[注]
张晓燕[注],蓝 波,周义明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阐述了基于“SC+OBE+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BOPPPS的教学模式,明确课程目标,反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教、学、评”为核心,构建出一个全新的“1+1+1+1”线上课程实施体系。实践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模式下的线上教学探索在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线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产出;BOPPPS教学模式
引言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到,坚持学习产出和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目标要做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从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Directed Instruction)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 Learning,以下简称SC)的学习模式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提到,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时代,MOOC、雨课堂、云班课、虚拟仿真、远程在线实验等已经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并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是强制性地完成了线上教学的实施,对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资源提供商等所有教学相关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触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推动国内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加速转变意义重大[1-3]。
1.课程改革实施思路
机、机电专业自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学校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电工电子技术”(二)作为机和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课程改革坚持学习产出目标导向,反向设计、优化重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要点,反推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再依据教学效果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课程改革实施思路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改革实施思路框架
根据机、机电专业的毕业要求,课程确定了3个课程目标:①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知识,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②具备初步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③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课程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实践环节比重,将实践学时从12增到16;调整各教学环节的考核比例及制定对应的定量评价量表。
2.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客观分析课程教学的实施条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线上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加完善的教学反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和兴趣,充分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1 制订科学规范的课程实施导图
制订课程实施导图的目的是明确教学过程的各个构成环节、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这个工作很重要,是学生最终能否取得学习成果的关键。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教学分析阶段、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与设计阶段、课程设计评价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实施导图
(1)教学分析阶段-学情分析 先对通过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一)的成绩情况,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再借助云班课,依据BOPPPS(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进行课程前测[4],设置12个针对性强的问题初步,初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及已经具备的能力知识等。
(2)教学分析阶段-环境条件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着明显的环境差别,本课程的线上教学环境构成如图3所示。

图3 线上教学环境
(3)“教”+“学”设计阶段 采用“企业微信”直播+“云班课”+“微信群”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确保学生到课率和听课率。利用“云班课”开展签到、测试、答疑、头脑风暴、作业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提供丰富、完善的课前、课后资料,包括电子版教材、课件、MOOC视频、课后测试解答、作业及其解析等;充分利用电子仿真软件的优势,加大仿真教学的比重,完成Multisim的仿真案例约200个,与同教研室老师增加交流,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共同合作录制SPOC精品小视频24讲。“企业微信”的历史直播回放功能有利于学生复习,通过微信群、云班课、企业微信群等不同渠道和学生及时、随时、随地地沟通、答疑,尽快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实践教学方面,为了最大程度弥补无法使用实验设备的不足,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
2.2 探索实施“1+1+1+1”教学课程体系
以教、学、评价为主导,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5],具体为:
(1)第一个1 一课一测。通过每次课后的小测或作业,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批改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且提供每次作业、测试的电子版标准答案解析,并随时调整教学步调,总结教与学的效果。
(2)第二个1 一章一图。围绕每章的核心内容用一张“图(思维导图)”有机串联每章知识点,找到各个知识点的“相关性”;而且对每章进行一次阶段(单元)测试客观检测本章重要知识点,找到学生“薄弱点”,老师做到“有的放矢”地教。
(3)第三个1 一阶段一查。用一张“学情调查表”反映出每一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并指引学生做到“有目的性”地学(图4)。

图4 学情调查表(部分)
(4)第四个1 一考一分析。依据帕姆斯教授研究成果,每次考试后用一张“试卷分析表”(图5)分四部分内容反映出学生每次考试的情况。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反思才会产生共鸣,自发改进学习方法,逐渐提高成绩[5]。

图5 试卷分析表(部分)
2.3 落实课程实现矩阵
结合课程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完成课程实现矩阵[6],分别是具体目标、期待结果、学生学法、教师教法、一般目标。课程实现矩阵遵循已定教学理念(SC+OBE),以能力培养为主,进行反向教学设计,正向实施,即从希望学生取得的具体成果反推教师应该怎样教?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学?见表1。
表1 课程实现矩阵(部分)

3.教学评价与改进
3.1 课程评价方案调整
为适应疫情期间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本学期评价计分方式进行了调整。加大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作业、自主学习等),过程性评价从20%增加到30%;期末考试60%降到50%;实验成绩和阶段性成绩不变,各占10%。期末考试试卷卷面100分,50道选择题,通过题目乱序,达到学生之间无法抄袭答案的目的,来提高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准确率;而且大部分题需要分几步解析才能得出正确选项。试卷考核内容完全对应新版课程大纲要求,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工程概念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3.2 根据教学目标达成度持续改进
新版大纲确定了教学评价对应的是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依赖于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以此得到有价值的数据统计结果,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数据、统计结果来审视整个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并据此持续改进。学生评教是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云班课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问卷调查,课后测、专题教学效果等进行定性分析,构建顺畅的学习效果反馈渠道,确保持续改进的落实。
4.课程思政
通过分析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性等问题,认识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思政存在必要性,使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促使本课程既能传递知识,又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形成协同效应。
(1)以问题导向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尝试“讨论式”“混合式”等教学方式。结合机械专业学生的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的研讨话题,提升课堂参与度。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融合,通过“互联网+理论课”模式,把思政教育延伸到网络空间。
(3)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思政教育元素,方式多元化,将思政教育内容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结合点,如图6所示,通过讲述国内外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存在问题以及现代成果,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奋发图强,实现远大抱负。

图6 课程思政的实施图
5.结论
三个多月的线上教学平稳有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率高,主动性高,真实性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满意。实践结果表明,坚持“SC+OBE+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效果明显,可操作性强,同时对今后的线上线下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35-55.
[3]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04-109.
[4]曹丹平,邱兴耀。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196-200.
[5]文志强,朱艳辉,陶立新等.基于OBE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20,8:131-135.
[6]戴波,刘建东,纪文刚,等.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4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