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词汇的热度很高,行政部门在汇报中用它,专家学者在研究它,各个场合都在探讨议论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的路径上,想要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全周期、疾病全过程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构建一个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似乎已经成为必由之路。

我所在的学院在北京市部分医疗卫生单位设立了教学基地,我和同事经常去学习交流,了解当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正是在这种机缘下,我曾多次到顺义区政府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跟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进行交流。学者型的领导,这是我对顺义区卫生健康委董杰昌主任的第一印象,也是到现在为止的客观评价。要在顺义区建设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早在2015年我跟他第一次座谈时就听他提起过。随后的几年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明确和完善,顺义区在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思路、落实了很多措施,最近董杰昌主任在全面系统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把这几年来已经做过的和下一步计划要做的事情梳理一下。

随着卫生健康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接受碎片化、不连续、散在的医疗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健康中国”,需要的是集预防、医疗、康复、疾病管理、健康促进等内容为一体的连续健康服务,需要的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化,需要的是向全体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连续和整合的卫生健康服务。

连续的健康服务离不开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撑,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实施路径,也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借鉴。

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理论研究、顶层设计、政策突破、勇于实践、统筹推进。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在工作机制、服务内容、信息智能、资源、政策衔接等方面实现合作、共享、协同和衔接。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健康中国进程中不断实践,需要在优化资源布局、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联体管理和推进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方面不断创新。

“健康中国”路阻且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在阅读和理解之后有所收获。

孟庆跃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