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 裴建主编
- 1066字
- 2025-04-11 04:07:07
第八节 痹证
【概述】
痹证(Bi syndrome)是指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主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神经痛等。
【主要病因病机】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
【辨证注意点】
1.抓住本病特点,明确诊断。
2.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及性质不同,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热痹。
3.当结合西医学知识,血检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等诊断及鉴别诊断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关节炎等导致的膝骨关节病变可出现关节积液,可行超声、磁共振、穿刺抽液检查。
【辨证思路】
一、抓住主症
症见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可明确诊断。
二、判断病邪性质
风邪善行数变,故可见疼痛游走不定;寒性收引,故见疼痛较剧,得热痛减;湿性重浊,故见疼痛困重,或伴关节肿胀。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流注关节,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兼发热,为热痹。
三、辨证论治
根据感受不同病邪的特点,分为不同证型的痹证进行治疗。
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痛痹、着痹可加灸法。都可加电针。热痹可于大椎、曲池点刺出血。局部可加拔火罐。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李某,男,33岁,工人。龙华门诊号39632。初诊:1963年4月26日,寒邪侵入,瘀浊凝结,关节肿,疼痛难耐,指节拘急,受冷更甚。痛痹缠绵日久,久病正虚。脉细濡,舌苔白。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关节红肿疼痛,指节拘急,可以诊断为痹证。
第二步:辨证。患者疼痛部位固定,有受寒史,受冷痛甚,结合舌脉,可辨证为痛痹(寒痹)。
第三步:治疗。针对辨证,治拟祛寒除痹,选用局部经穴,手指关节局部的合谷、阳溪,膝关节局部的犊鼻、膝眼,踝关节局部的商丘,配以肾俞、关元,并行温针灸。
第四步:调摄与生活指导。避免风寒,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如太极拳、游泳。
【常用针灸处方、经验穴及操作要点】
陆瘦燕针灸治疗痹证处方
取穴:委中、承山、涌泉、阴陵泉、阳陵泉;操作:毫针补泻。取阴陵泉化湿,涌泉以泻热;患者经筋病变,取筋会阳陵泉,下肢两足麻木,选取局部经穴委中、承山,诸穴合用,共奏除湿热通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