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农业生产与人居环境一体化的技术研究

在西方城市农业研究领域,一些学者侧重于农业与城市住区一体化的技术体系研究。研究者认为,农业除生产食物、提供绿色开放空间外,还兼任能源供应者、水缓冲器和生活垃圾处理器等多重角色。荷兰发展出以农业温室作为能源生产设施,为住宅提供采暖的一体化技术。罗林(Röling)等(2005)提出可持续植入理论,将城市农业作为功能组件嵌入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以果园为绿地,在社区中心集成“沼、热、电”联产设备,集中处理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生活污水则通过鱼菜共生的生命机器予以生物处理,在农业参与下,构建了一个极富创新性的市政设施系统。瓦赫宁根大学(WUR)在阿尔梅尔(Almere)城市中心区一块250公顷的地块上,持续开展纳入城市农业的居住社区设计研究,设置了有机农场、农贸市场等若干农业生产区与供应空间,并与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连接为新型的生态卫生系统。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在全世界推广生态卫生系统,并把农业作为有机垃圾再利用和养分回收的系统组件。

王莹、姜振秋、周中仁等对庭院生态系统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模式进行了研究。农村也出现了使用效果良好的“八位一体”民间生态建筑实验。我国的生态村模式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斯科特(Scott,2003)对北京留民营生态村的生态循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技术体系的优化模型。张磊等(2010)总结了发达国家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技术模式,提出农业作为绿色基础设施与农村分散式居住相结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