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生活·生态:美丽乡村绿色人居单元设计营造
- 周忠凯 赵继龙
- 1433字
- 2025-04-11 05:54:34
1.4.2 “三生一体”在乡村绿色人居单元中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单元都要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来配置所需的要素,才能实现其特定的功能,犹如钟表,所有的零件必须协调合作才能运行。乡村人居单元的特定功能由其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限定,也受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在两者的影响下形成的就是趋近自维持、富含微循环的绿色生态人居单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产业生态学为指导,以互补共生为基本原则,遴选构成要素与科学构建要素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生态即是本节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配置的宏观要素,“三生一体”则是为其搭建的宏观结构模式。
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基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考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乡村发展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视的重大任务;生活是乡村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则是乡村发展的过程要求和基本保障。“三生”的关系是涉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质的重大命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在资本主义社会观的主导下,经济增长和生产至上的逻辑使人类社会严重脱离了营造美好生活品质的宗旨,更忽视了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产发展总是以牺牲生活品质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图1.5)。生产、生活、生态的脱节和隔离,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导致人类社会不可持续的畸形发展。在当今资源环境的约束下,重新思考“三生”的关系,并回归“三生一体”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图1.5 传统乡村(上)与现代乡村(下)的生产、生活差异
在中国数千年的乡村发展过程中,“三生”始终高度融合,造就了乡村特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模式。但是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条块分割,人居环境领域总是致力于生活居住系统的物质环境构建,以建筑单体节能和生态化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农业经济领域则致力于农业生产系统的构建,用生态农业或循环农业的思想来解决环境问题,这使得生产、生活的整合思考和实践趋于瓦解,生产、生活趋向隔离(图1.6)。这种隔离的后果必然是乡村模仿和因袭城市发展模式,这样的结果与符合自身特征的发展道路渐行渐远,失去了人类社会所需的特质。

图1.6 人居环境领域与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差异
在工业化、商品化的背景之下,城市聚居地维护自身运行所需的物质能量来源地远远跨出了自己的空间边界,致使其腹地扩张至全国乃至全球。因此,作为人居单元的城市,为其设想一种闭合循环的结构已属奢望。与城市不同,村庄由于尺度小,工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低,对物质的需求基本能够达到自给自足,并且有确定的农业用地,拥有构建闭合循环的优异条件。
思考乡村人居环境问题,需要从单纯的村落和生活聚居地扩展出去,考虑生产系统和周边农田甚至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三生一体”的复合系统,让乡村人居单元在要素和结构上异于城市人居单元,这既是保存乡村特质的需要,也是乡村生态发展的需要。
生产系统内部及其与生活系统间具有资源上的互补共生关系。农业生产为人的生活提供食物,农田消纳来自生活系统的垃圾;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能够通过一定措施转换为农业生产所需的养分和生活所需的能源;生活污水中的养分也可以被农业直接利用。这些发生在两个系统间的转换都是符合生态原理的自然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通过社会、技术、空间的合理组织和科学设计来连接两个系统,促进养分、水与能量的跨界流动和循环代谢,能够大幅减少人居单元对环境的依赖,实现趋近自维持(趋近零能耗和零排放)的生态目标(图1.7)。

图1.7 传统乡村(左)与现代生态乡村(右)中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