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诊法卷
- 田永衍主编
- 502字
- 2025-02-17 13:21:06
第一章 敦煌文献中诊法类著作的基本情况
第一章 敦煌文献中诊法类著作的基本情况
“诊法”一词,在中医古籍中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云:“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张介宾注曰:“诊,视也,察也,候脉也。凡切脉望色,审问病因,皆可言诊。”可见张介宾认为望、闻、问、切皆是诊法所包含的内容。
敦煌文献中有大量的诊法类著作。这些著作以脉诊为主要内容,并参以望、闻、问等其他诊断方法。初步统计分类,计有八类二十七种:
《黄帝内经》类四种。即P.3287《素问·三部九候论》选抄、P.3106《黄帝内经太素·诊候》选抄、Дx17453《素问·卷十》选抄、Дx00613《诊脉大法》。
《伤寒论》类三种。包括S.202、P.3287《伤寒论·辨脉法》两种;P.3287《伤寒论·伤寒例》选抄一种。
《脉经》类十一种。包括《平脉略例》六种,即S.5614、P.2115、S.6245、P.4093、Дx2869A+Дx06150缀合、Дx08644;《脉经》摘抄五种,即S.8289、P.3287《脉经》摘抄两种、P.3106、S.6245V+S.9431+S.9443V+S.8289V缀合。
《针灸甲乙经》类两种,即P.3481+S.10527缀合《针灸甲乙经·病形脉诊》选抄、Дx02683+Дx11074缀合《针灸甲乙经·卷六》选抄。
《王叔和脉诀》类两种,即P.3655之《七表八里三部脉》与《青乌子脉诀》。
《玄感脉经》一种,即P.3477。
《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两种,即S.5614、S.6245。
《占五脏声色源候》两种,即S.5614、S.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