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底色,描绘出彩的人生
深秋,一夜强劲的北风,吹散了积压在人们头顶多日的雾霾。极目远眺,碧空如洗,似一幅无边的蓝色绸缎,漫漫铺陈开去,幽远而宁静。一朵朵闲散的白云,似花,如絮,仪态万千,在这片湛蓝的底色映托下,显得格外悠闲飘逸、皎洁耀眼。梧桐和银杏此刻也褪去了夏日的盛装,在阳光下闪耀着明亮的金黄,生动而丰满。天地辉映,风光宜人,此景此意,似乎向人们昭示着一个道理:风景的美丽,是因为有了底色的烘托。
白云有辽阔的蓝天作底色,才构成了风轻云淡的景致,美得幽远而壮阔;红叶有苍翠的群山作底色,才铺展开层林尽染的韵律,美得热烈而隆重。
没有底色,美就是空洞的;没有底色,美就是缥缈的。或者干脆可以说,没有底色,一切的美只是虚幻的“存在”。
不同的底色,烘托不同的风景,也即产生不同的价值。曾经在郁金香盛开的五月,看见摩肩接踵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在公园或郊野,于一片灿烂的花海中摄取花儿们的倩影。有的人随手一拍,便沾沾自喜,以为将美艳收入囊中。然而,仔细审视一番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随意记录的画面中,背景是零乱和芜杂的,底色和主角没能很好地相映相衬。在这个零乱和芜杂的背景之上,原本鲜活俏艳的花朵也显得毫无生气,只是一团颜色而已。再看一些有心人,他们不急于见花就拍、遇景便摄,而是耐心地在花海中徜徉、在花朵前端详,远、近、高、低,从不同的角度细细观察,然后选择一个满意的视角,或俯下身子,或举起相机,在这俯、仰之间,就给花朵选择了一个恰好的底色、一个和谐的背景,让花儿在这底色的映衬下显得突出而高贵。更有人随身带着一张背景板,选好要拍的花儿之后,便将板子置于花后,让它衬托出花朵的风姿。花儿在简洁的底色前,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他们懂得底色的重要性,于是便收获了一份独具风格的美的景致。
由此可见,底色不是简单的衬托,底色是美的保证,是美的基础,是美的前提,是决定美的档次和水准的关键,不信,你抽掉底色试试?!
底色是美之源、美之本。
不同的底色,不仅能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且会造就不同的美感刺激。雾霾之下,青枝绿叶也会无精打采。只有在蓝天白云为它们作底色时,它们才能显出盎然的生机,一起构成大千世界的动人风景。
摄影如此,绘画亦是。伟大的画家,都十分重视底色的设置。每一幅艺术价值超凡的作品,都有着能为画面主体增光添彩的底色。你看凡·高的《星夜》、《向日葵》等名作,不都是在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了独特的色调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气势吗?即便是以空灵写意见长的中国画,其实也是很讲究底色运用的,或不着一墨,尽显深邃;或浓墨重彩,托举主体。齐白石的小品虽看似只有前景里的苍翠青红,但宣纸的洁白和淡淡的纹理正构成它天然的底色,和前景中的鱼虫花鸟浑然一体,才能活灵活现,生机盎然。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则更是将底色运用到了极致,渲染出沉雄博大、韵致幽深、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
如果把人生也比作一幅画卷,那么,生命过程中的每一天,其实就是在为这一幅画卷布局着色、添枝描叶。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画卷的画师,都会竭尽全力让这幅画卷灿烂而美好。这是比绘画更加细致的“创作”,比摄影更加费心的“构思”。要想让这幅画卷出彩、出色,无疑更需要打好底色。或浓墨重彩、铺陈渲染;或简笔勾勒、写意传情,以此来呈现人生硕果的丰盛、人生之花的雍容。
人生的底色是什么?
——人生的底色是坚定的信仰。
底色决定着画面的美感,恰当的底色让画面醒目而富有节奏,“美”就变得和谐、生动;而杂乱的底色只能抑制、销蚀画面的意境,“美”会流于空洞、虚幻。坚定的信仰就是人生画卷中必不可缺的底色。没有坚定信仰的人生,就如同一幅糊涂乱抹的画面,虽五颜六色,却杂乱无序。诚如罗曼·罗兰所说的“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无论人生有多长,都要有信仰指引前行的方向。只有以信仰作为托举的力量,人生的花朵才会炫丽芬芳。卢梭认为:“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底色不是随意涂抹出来的,而是需要画师精心选择;人生的信仰也不会与生俱来,而需要在实践中精心培养。有坚定的信仰作底色,你用奋斗的每一天,去描绘人生的一枝一叶、一花一石,才会有美好的人生画卷。缺少信仰的人生,如随风飘舞的尘埃;有了坚定的信仰,人生才有方向;有了坚定的信仰,人生的画卷才会更加生动,才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人生的底色是高尚的品德。
先人告诫我们: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品德是人的第二个生命,高尚的品德会让人生更加伟岸和灿烂。如果说品德是一座山,那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念,就是垒起这座山的土壤、石块。高尚的品德映衬的是完美的人生,低劣的品德只能让人生灰暗。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品德修养等非智力因素。”中华民族素有“修身养性”的传统,其实就是提倡要时刻注意培养高尚的品德。“修身”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是闭门苦思、面壁幻想,“修身”要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养性”要不惧风雨、淡看得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让自己的言行时刻传递正能量。《论语》有言,人要每日“三省吾身”,王安石更说“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这都是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作为,以高尚的品德作为你做人行事的准则,不可私欲行世,置社会公德于不顾。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品德不仅是才之统帅,更是人生的统帅。没有高尚的品德作底色,人生的画卷即使色彩纷呈,也只不过是纸扎的玩偶、蜡制的摆设,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
——人生的底色是执着的精神。
人生不缺乏高远的理想,正如自然界不缺少鲜花和芳草。但是,如果缺少执着的精神,“理想”就永远只会是“理想”,化作不了美好的现实;一如没有蓝天、阳光的底色,花儿就不会娇艳,草儿就不会茂盛。每个人都向往幸福的生活,都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然而,这幸福来源于辛勤扎实、敢于牺牲的努力奋斗,这价值产生于百折不挠、不舍不弃的拼搏进取。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疾风暴雨、险阻坎坷,有了执着的精神,你就可以无惧挑战,一往无前,用毅力战胜风雨,用勤奋克服困难。有道是:“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苏轼也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方面,志当存高远;一方面,多获由力耕。“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才有美好前程、丰硕果实。“水滴石穿”的寓言、“铁杵成针”的故事,都是在证明执着、坚持的可贵和价值。执着的奋斗,会让你的人生画卷丰满而生动;辛勤的努力,会让你的人生画卷明亮而深邃。让我们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老的格言吧。

坚定的信仰为人生导航,指引你前行的方向;高尚的品德是人生坐标,激励你勇敢向上;执着的精神让人生充实,带给你圆梦的力量。有这样厚重、和谐的底色作衬托,人生的画卷就会洋溢出勃勃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