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疾病的四诊要点

中医对少儿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诊断,虽然与临床其他各科一样,也是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察方法,但由于少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少儿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征。又因儿科自古以来被称为“哑科”,少儿“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寸口部位短小,就诊时多不能与医生合作,影响气息和脉象,即使是较大少儿也往往不能正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少儿四诊的运用与成人有所不同,必须掌握重点。

望诊

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少儿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以了解少儿的健康状态和病情的一种方法。

1 望少儿的神色

神色包括精神状态和面部色泽,凡少儿精神愉快、活泼伶俐、面色红润,都是气血调和、精力充沛的健康表现。少儿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夜卧不宁等精神状态,面色可能出现萎黄,或苍白,或红赤等变化。面色与五脏的关系:面色发青多为肝系病症,也可见于虫积腹痛;面色红赤多为心系病症;面色发黄多为脾系病症;面色发白多为肺系病症;面色发黑而不润泽多为肾系病症。

了解孩子的健康状态,也可以通过望山根的方法。山根是指两目内眦间的位置。山根的形色变化,可反映少儿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气之所在,尤其对5岁以下的少儿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山根纹色红,多为外寒内热的咳嗽与咳喘证。山根纹色黄,多为脾虚湿困,或脾胃湿热内蕴,或乳食积滞,运化失调的营养不良。山根纹色青,多为心肝火盛或肝风内动的急惊风,也可见于久病中气虚弱,木强土弱的慢惊风及肝气郁结,或肝脾不和而致的乳食积滞或惊泻等。

023-1

2 望少儿的形态

望形态包括望少儿的头部囟门、四肢、躯干、肌肤、毛发、筋骨、指甲等。若少儿发育正常,四肢活动灵活,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皮肤毛发润泽,指甲红润饱满,这是少儿体态健壮的表现。当少儿患有疾病时,少儿的形态就可随脏腑气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指甲为例,少儿患肝系疾病时,因肝主爪甲,就可表现为指甲枯脆无光泽;少儿患心系疾病时,由于心主血脉,心血不足时可表现为指甲苍白,心阳不足时指甲可呈紫色;少儿患脾系疾病时,由于脾主肌肉,可表现为甲床凹凸不平;少儿患肺系疾病时,可表现为指甲焦枯质脆;少儿患肾系疾病时,可表现为指甲发育不良,指甲色暗、易劈裂等。

3 察少儿的苗窍

苗窍指的是人体外部器官的孔窍。中医认为人体脏腑气血发生某些病理变化时,就可能反映在苗窍上,因此通过审察人的苗窍就能够洞察内部脏腑气血的变化。

察目:肝开窍于目,又因为人体的五脏精华集中于目,所以少儿眼睛明亮、视物有神、转动自如是身体健康、气血充沛的表现。当少儿患有疾病时,若为脾虚湿热的熏蒸所致,可见两眼红赤及眼眵增多;如患肝系疾病时可表现为双眼干涩,频繁眨眼;患心系疾病时可表现为眼睑色淡;患脾系疾病时可表现为睡眠时露睛(两眼不能闭合);患肺系疾病时可表现为白眼球(球结膜部位)无光泽;患肾系疾病时可表现为眼睑浮肿。

察耳:耳为肾之窍,又为胆经所经过之处,少儿患肾系疾病时可表现为耳轮颜色苍白或晦暗,患肝系疾病时患儿可表现为耳疮流脓。

察鼻:肺开窍于鼻,少儿患肺系疾病时可表现为鼻涕增多、鼻周生疮,或鼻干、鼻痒。

察唇齿:脾开窍于口,齿为骨之余,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当少儿由于饮食无度,食停胃肠引起积滞后,可出现牙龈红肿糜烂、口角生疮。少儿如果积滞延误失治,转为疳积时,脾疳可表现为口唇苍白无血色,肾疳可表现为齿枯松动,齿缝出血。

望舌象:舌为心之苗,但五脏都与舌有关。通常来讲,舌体的前部属心肺,舌体的中部属脾胃,舌体的根部属肾,舌体的两侧属肝胆。舌象的望诊主要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部分。正常健康少儿的舌象为舌体淡红而润,不胖不瘦,活动自如,舌苔薄白。当少儿患有积滞时,乳积则见舌苔白厚,舌质淡红;食积初起则见舌苔垢腻,舌质淡红,食积日久,滞热内生,舌苔可为黄垢腻,舌质红;如积滞延误失治,转为疳积时,舌苔与舌质随着病情的轻重而变化,可出现舌苔黄,舌体颜色紫青,或舌苔少,或无苔,舌体颜色鲜红、少津,或舌苔白厚腻,或剥脱苔,舌体颜色嫩红,或舌苔白,或舌苔褐色,舌体颜色暗红。

4 察指纹

察指纹是观察3岁以下少儿食指桡侧前缘的浅表络脉(相当于桡侧浅静脉)的异常变化,以诊察少儿健康状态和疾病的一种方法。3岁以下的少儿,寸口脉不仅短小,而且不易合作,故医生以望指纹代替寸口脉的切诊。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所在部位分为风、气、命三关,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正常少儿的指纹浅红兼紫,隐隐现于风关之内。少儿指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脏腑、气血、经络的变化,医生主要观察指纹的浮沉、指纹的颜色、指纹的部位及轻推后指纹的显示速度,根据少儿指纹的这些变化特点可以诊断疾病。当少儿患有虚寒证时,指纹表现为颜色淡红。当少儿患有热病、实证时,指纹的颜色及形态表现为紫滞。

025-1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啼哭、咳嗽、言语等)和嗅气味(口气、大小便、呕吐物等)两个方面。通过闻诊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 闻啼哭声

正常健康少儿的哭声,应以哭声响亮、节奏感强,同时伴有眼泪为正常表现。当满足了少儿的需求(如哺乳、喂水等)后,或去掉对少儿的不良刺激(如更换浸湿的尿布,调节室内温度等)后,少儿的啼哭就会停止。但是,因为饮食不节制、乳食无度而患有积滞后,少儿就会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啼哭不止,哭声气粗高亢。心肝经有热可表现为白天如常,夜晚啼哭不安,边哭边闹;脾系疾病时可表现为哭声细弱,绵绵无力。

2 闻咳嗽声

咳嗽主要见于患肺系疾病的患儿,听咳嗽,可从咳嗽声音、有无痰鸣、痰是否容易咳出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例如,咳嗽咽痒,干咳无痰,多为风邪犯肺;咳嗽阵阵,痰稠难咯,多为痰壅肺络;咳声清高,咽痛,鼻塞,多为外感咳嗽;咳嗽日久,咳声无力,多为肺虚咳嗽。

3 闻言语声

健康少儿的言语声应以清晰响亮为佳。少儿患积滞后,言语声可表现为气粗高亢。少儿如果气血虚弱,言语声可表现为低微无力。

4 嗅气味

少儿患有乳积时,口气为酸乳味;食积患儿的口气为酸腐味,大便臭秽;孩子心经积热时,小便多浑浊有味;脾虚泄泻的孩子可表现为大便量多、清稀无味。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少儿的家属或陪诊者(年长儿可自己叙述病情),以诊察病情的一种方法,是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诊,可了解少儿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调理经过、现在的症状和既往史等。但由于幼小的少儿不会言语,较大少儿也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病痛,所以对问诊搜集的材料,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以鉴别。

1 问寒热

一是询问少儿是否发热恶寒,二是询问少儿是否有胸腹、手心的发热,可以判定少儿病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辨别少儿疾病的虚实。比如,当少儿患有积滞后,由于滞热的熏蒸,乳积的少儿可表现为两颊红赤、发热;食积的少儿可表现为手足心热,口气也热;少儿阴虚,可以表现出阴虚内热特有的手足心热、午后低热等症状。

2 问汗

汗由人体的津液化生而成,孩子如果气虚,肺气不固,就会出现白天汗出、自汗的现象;少儿如果阴虚、肾阴不足,就会出现夜间阴虚盗汗的现象。

3 问胸腹

胸腹包括胸部、两胁及腹部,当少儿患有积滞后,由于饮食内停,停滞不化,无论是乳积还是食积,都有腹部胀满、叩之如鼓的症状。少儿若脾胃虚寒,常伴有胃脘部疼痛、怕冷喜温等症状。

4 问饮食

问少儿饮食,首先应问清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以及乳食量的多少、是否有节,喜食炙烤辛辣之品还是喜食寒凉生冷之品,是否喜食泥土杂物,病前饮食是否清洁、新鲜。

若不思乳食,食量不多,多为脾胃虚弱,伴脘腹疼痛,多为乳食停滞;纳呆腹泻,多为脾失健运;能食而形瘦,大便不调,多为胃强脾弱;多食伴多饮、多尿、消瘦,多为胃火炽盛;嗜食异物而形瘦,时有绕脐腹痛,多为虫积。另外,新生儿喂乳后出现呕吐乳汁,若无其他异常,则为溢乳。

5 问睡眠

正常的少儿应以安静睡眠为佳。当少儿脾虚积滞时,可表现为烦躁不眠,睡中易惊、磨牙咬牙等症状;心经郁热可出现睡眠时心神不宁,夜啼不安;虚证为主时表现为昏昏欲睡,睡中盗汗,少睡易醒,入睡困难等。脾虚时还可表现为睡时露睛。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1 脉诊

少儿脉诊比成人简单,一般来讲以浮、沉、迟、数辨表、里、寒、热;以有力、无力定虚实。少儿脉诊的另一个特点是少儿的脉搏次数随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少儿年龄越小,脉搏次数越快,同时脉搏次数又常受少儿哭闹的影响,若受惊则致气乱,使气息不均,脉象不稳,故对3岁以下的少儿可用察指纹的方法来代替脉诊,对3岁以上的少儿可采用脉诊。当少儿患病后,少儿的脉象可出现变化,患有积滞的少儿,多出现滑脉,多有以实证为主的特征,可出现滑数而有力的脉象。患肝系疾病的少儿的脉象多以弦为主;患心系疾病的少儿的脉象多以急数为主;患脾系疾病的少儿的脉象多以沉细无力为主;患肺系疾病的少儿的脉象多以浮数为主;患肾系疾病的少儿的脉象多以沉细弱为主。

2 按诊

按诊就是通过按压、触摸少儿的皮肤,以及躯干和四肢等部位,以进一步了解病情从而提供诊断线索和依据的一种诊法。

皮肤:肤冷有汗,多为阳气不足;手足心灼热,多为阴虚内热或食积郁热;肤热无汗,为风寒表实;肤肿,按之凹陷不起,多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溢肌肤;按之凹陷即起,多为风水相搏;皮肤干燥而松弛,少弹性,多为伤津失水。总之,凡阳证、热证多肌肤灼热,阴证、寒证多肌肤清凉。

头部:触摸少儿的头部主要检查孩子囟门的闭合程度、大小、凹陷或隆起等方面的情况。例如,少儿吐泻过重可引起囟门凹陷;生长发育滞后出现疳证时,因为肾主骨,可表现为囟门闭合过晚等情况。

躯干:触摸少儿的胸部可以检查少儿胸骨的发育情况及呼吸情况。当少儿疳证较严重时,胸骨的发育会受到影响而出现鸡胸、肋骨外翻等症状。当少儿患有肺系疾病时,由于咳嗽气逆,触摸患儿胸部可发现呼吸状态异常。触摸少儿的腹部可以了解病情的虚实及病情性质,当少儿患有积滞后,因多为实证,腹部可胀满拒按,当积滞转为疳证后,可出现腹痛喜按的虚证。另外,通过触摸腹部,还可区别腹部的胀满是气滞腹胀,还是内有积水,或是有积块的有形之物(例如,肠中的粪便形成的包块或肝脾肿大等)。

另外,通过对四肢的触摸,不仅能够了解手足的凉热,还能了解四肢肌肉的发育状况。

延伸阅读
以少儿常见病为例,浅谈四诊在河东流派的应用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在四诊的运用上,强调四诊合参,但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少儿亚健康状态或病症的表现,在四诊之中又有所偏重。下面,以少儿常见病症的发热、咳嗽、腹泻为例,浅谈河东少儿推拿流派的四诊应用。

发热

发热,是少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发热。由于发热的病因病机不同,治疗方法迥异:外感发热以宣散为主,内伤发热以清泻为主。因此,辨明发热的外感、内伤就显得十分关键。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在治疗少儿发热时,在四诊之中注重望诊与切诊,切诊之中尤其重视触摸法。

1 望诊

望诊时首重望神,或有神或少神,以辨轻重缓急;望面色、舌象的同时,尤重视鼻涕的清浊与颜色。清代医家程康圃认为,“有涕水者为风热在肺,无涕水者为风热闭肝”,即通过望鼻涕有无来辨别是表证发热还是里证发热。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鼻为肺之窍,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其窍亦不能通而涕水自流,故发热伴见鼻流涕水者,乃外邪侵袭之征象,因此解表宣肺为其治疗大法。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风与寒合为风寒之邪,与热合为风热之邪。既然已经辨明发热是由外感引起的,当再辨风寒或风热,而涕水的颜色则是辨风寒、风热的关键。一般而言,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伴有喷嚏者,多为风寒袭肺;鼻流黏稠浊涕或黄涕者,多为风热客肺。

里证发热,其理亦同,无涕水而已,再参以舌象及大小便的变化,辨证不难。所谓“无涕水者为风热闭肝”,意在强调少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里证发热,往往扰动肝风,更易引起高热惊厥,并非指病位在肝。

2 切诊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在应用切诊诊断发热病症时,尤其重视触、摸,着重触摸胸腹腰背与四肢末端的手足。

触摸胸腹腰背,根据胸腹部与腰背部的热势表现及温度差别,用以判断是外感还是内伤引起的发热。初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若久按其热反甚者,为热在里。胸腹之热高于腰背者,为内伤发热;腰背之热高于胸腹者,为外感发热。此外,胸腹腰背初按之不觉很热,但按之稍久即感灼手者,称身热不扬,乃湿热蕴结证。

触摸手足,依据手足心与手足背的温度差异,以辨别外感发热或内伤发热。手足的背部较热的,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的,为内伤发热。若少儿双手的中指独热者,主外感风寒。

咳嗽

咳嗽,也是少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对咳嗽病症,首辨表里,再辨寒热,四诊应用,重望诊之外,以闻诊为主,问诊辅之。少儿与成人不同,很难咳出痰液,因而难以查其清浊颜色,可通过闻(听)其咳嗽之声查痰之有无,以及痰是清稀的还是稠浊的,以辨其寒热;辅以问诊,问其饮食及大小便状况、咳嗽发作或加重时间、有无外感因素,最终辨明咳嗽的表里寒热。

1 闻诊

咳嗽的闻诊主要是听少儿的咳嗽声。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在河东少儿推拿流派临床四诊的应用上,则是耳听不虚。声音畅利,痰易咯出(但很难吐出来),为病轻;咳声清扬,伴有鼻塞、流清涕,多为风寒犯肺;咳声重浊,痰稠黏不易被咯出,伴见鼻流浊涕者,多为外感风热;咳声粗而兼见高热者,多为肺热壅盛;干咳无痰,或咳声不扬而少痰,多为燥邪犯肺;咳声嘶哑,状若犬吠者,多为疫病邪毒上冲咽喉,须谨慎对待。

2 问诊

问诊的对象是少儿的父母或其他照护人。

问诊可以弥补望诊、闻诊和切诊的不足。临证时,少儿很有可能不出现咳嗽现象,常常不能闻得其咳嗽之声。因此,通过询问少儿的父母或其他照护人,了解少儿在家里的咳嗽声音或状况,往往可以得到有价值的资料。重点询问咳嗽的声音,有痰无痰,痰是否容易咯出,咳嗽发作的时间和咳嗽的持续时间。

据咳嗽的声音及发作时间辨证

外感咳嗽声高有力,声重浊而急,日间咳嗽较剧,唯风痰咳嗽夜间较剧;内伤咳嗽声低无力,时断时续;痰湿咳嗽夜间较剧,咳嗽声如瓮中出;午后咳甚是肺阴不足;夜半咳甚是肺火不宁;肺痨咳嗽,夜咳较剧;肺虚咳嗽及痰饮壅肺之咳嗽,晨咳较剧而且多痰。

据咳嗽持续的时间辨证

外感咳嗽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邪在肌表,可见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内伤咳嗽多与饮食积滞有关,有饮食不节史,起病缓慢,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日不愈。

据咳嗽的诱因辨证

风痰咳嗽者迎风或受气体刺激时常引起咳嗽加剧;痰湿咳嗽者食入生冷或饮水过多时咳嗽加剧;饮食和寒湿乃痰饮咳嗽之诱因。

腹泻

河东少儿推拿流派对腹泻的治疗调理,以望诊为主,更重视闻(嗅)诊,再辅以问诊。通过望大便的色泽、质地,闻(嗅)大便的气味,问家长或其他照护人有关少儿大便的状况,可辨明腹泻之寒热虚实,对证推拿调理,自然有效。

1 望闻结合

粪质清稀,状如水样,富含泡沫,夹杂少许食物残渣或奶瓣,肛门周围不红不肿,泻下之势尚缓,腹中肠鸣,粪便以腥味为主,几乎不臭,是为虚证或寒证之腹泻。粪便黄褐,状若米粥,肛门周围发红,甚则赤肿,泻下之势急迫,粪便秽臭难闻,是为实证或热证之腹泻。若粪青如苔,稠若黏胶,但腥不臭,兼见山根发青,睡中惊惕者,是为惊泻。需要强调的是腹泻辨证,闻(嗅)诊尤为重要,粪便之臭与不臭,是辨别寒热虚实的关键:臭者,为热证,或实证;不臭者,为寒证,或虚证。

2 问诊补充

腹泻的少儿做推拿调治时,若当场有粪便排出,则既可望诊,又能闻(嗅)诊,辨证自然不难。实际情况往往不遂人愿,故问诊就成为辨证的关键环节。问诊内容与上述望诊、闻诊内容相同,只是强调其准确性而已。特别是闻(嗅)诊内容,一定是由家长或其他照护人亲力亲为所见的情况,而不是想当然。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