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伏阙上书

“小妮子,别白费力气,这样救不出你哥哥,还不如把那个盒子给我看看,万一我高兴了也许就帮你救出他呢。”

楚轻雨化为阴影懒懒地贴在少女身上,思考着什么,还不忘调侃对方。

同时,她如今愈加确定大周新出了位天眼。

因为应该只有天眼才能窥破叶槐身上的死生之契,从而将他定罪斩首。

且昨夜灯火长明的望气楼竟熄了灯!

这显然是那天眼在向她下战书!

“你这妖怪别白费口舌了,我是不会放弃的!而且你都自身难保,谈何帮忙?”

叶婉儿轻轻咬牙,不为所动,依旧倔犟地跟着人流向着大梁的中心、那巍峨的皇城汇聚。

虽然背上“人”并未表明身份,可她又不傻。

在听闻昨天发生的事后,叶婉儿瞬间便明白这一定就是那只袭击状元的大妖。

但奇怪的是,只要她不去报官,对方似乎没有攻击意图,是想借自己秀才身份逃跑,还是别的什么?

而且为什么想看自己的盒子?又为什么不直接抢?她一个贫弱小书生根本抵抗不了。

这些问题的答案叶婉儿都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她可以确定。

老哥是被冤枉的!

毕竟老哥一向不赞成盟约妖国,又怎会与之为伍?

一定是这妖物觉得自己难以逃脱,故而想在死前发挥余热,陷害大周忠良!

她一定要拼尽全力救出哥哥。

至于叶槐一个假药贩子算不算“忠良”,有什么陷害的价值?

这不在女孩考虑范围内…

……………

大梁本只是灰朦的天空不知何时变得阴云密布,电闪雷鸣。

许是暴雨将临?

但这并不能打消儒生的决心。

青衫白袍们在这一刻摒弃一切学派、政见不合,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进发—伏阙上书,劝谏官家收回中旨。

“愿官家勘清奸邪,暂收乱命,澄清玉宇,学生九死无悔!”

“勘清奸邪,暂收乱命,澄清玉宇!”

浩浩荡荡的人群从大梁的四面八方奔来,似江河入海,向着东华门汇聚,这大周古今多少进士唱名的荣耀之所。

上一次士人集体伏阙上书还是当今官家即位之初,数国联军攻周,社稷陷难,山河危悬。

有诗云:“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哪怕大梁士子有官身者因已蒙受君恩而不能前来助阵,剩下的儒生也何止数万。

于整个大梁而言,今日请愿之呼也确实动地惊天。

但,在这场风波最中心,东华门前的广场,气氛却稍显沉寂…

数千大梁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儒生占据了最佳位置,却不知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

“钱师兄,苏师妹究竟能否前来?我听闻师妹她应当并未受伤,且也已成功通文为四品!”

一位身着国子监学服的轻熟女子面带焦虑地向人群最前方的男人开口。

“是啊,钱师兄,苏师姐她真的会来吗?”

身旁数位国子监青年男女亦然应和,带着期冀的目光,向他们的大师兄钱乙寻求答案。

作为大周至高学府的士子,这种当仁不让劝谏君王的事自是他们为天下先。

但此刻还有一件事有待决议,那便是谁来做这先中之先?

伏阙上书需要一位状头擂响登闻鼓、向君王递交请愿书,这件事按惯例一般由文名最著而无官身者担任。

但现在它产生了一个漏洞。

“吕师妹,诸位师兄弟,你们先别急,苏师妹确实答应了前来,但现在可能出了什么状况才迟了些。”

面容敦实方正的大师兄钱乙,压了压手,嘴上安慰别人,自己却也是愁绪万千。

紧紧抓着手中请愿书来回踱步,比自己殿试以一位之差名落孙山还忧虑。

根据礼法,当是他为状头,但这次有些特殊。

本来历届进士们通文定品后,便会立刻被授予官职而无缘状头,但这次因为袭击的缘故延迟了授职,所以更严格地按礼法应是状元林少成来做这件事。

不过,大家都知道状元郎重伤在身,那么重任自然便落在了榜眼苏小小身上。

“钱师兄,不能再等了!”吕晴看向昼夜难分的天空,伸手感受到丝丝微雨,转头果决道:“你先来擂响登闻鼓吧!天色近晚,官家年岁已高,随时可能就寝,而明日王相公便要处斩,苏师姐许是如其它进士郎君们一般…改了心意,不会来了。”

“这…”

钱乙还是有些犹豫,手中请愿书紧了又松。

“请师兄擂鼓!”

身旁师兄弟看出大师兄的为难,及时高呼。

“据礼法,还是再…”

钱乙连忙抬手想要打断。

可已经来不及了。

“请师兄擂鼓!”

众国子监学子跟上,一同呐喊。

随即像是触发了连锁反应。

“请师兄擂鼓!”

“请师兄擂鼓!”

音浪一层层向外传开,由东华门渐渐扩散。

直到最后,天地间只剩下了一个声音。

“请师兄擂鼓!”

一时间,声震云霄。

这场伏阙上书毫无征兆地便将要正式开始。

听闻耳边排山倒海的声浪,钱乙有些恍惚。

他怔怔看着万千高呼的学子。

一向沉稳的心也开始热血沸腾。

“要打破礼法,我为天下先吗?”

此举,万世扬名,此名,不求自来。

虽名落孙山,然祸福相依?

只要此役功成,未来三品可期,甚至,二品…

“好,我来擂鼓!”

钱乙终是举起了手,他的言语淹没在音浪中。

但没关系,周围人能看见他的举动。

呼声再次开始从内向外渐渐减弱,直至全然归于寂静。

无需多言,即刻有两位儒生怀着敬佩的目光递上鼓槌。

钱乙小心将请愿书暂收怀中,慎重接了过来,转头看向那巍峨东华门前、百尺玉阶后、固定于黄金銮台上,那口千年响几回的巨大登闻鼓。

钱乙紧了紧手中鼓槌,成败就在今日。

接下来他需要不停擂鼓,直至君王令人出面叫停或者力竭而死让后来者接继。

简言之,皇命未至,鼓声不息!

史上因此而死者也并非没有,毕竟…

他们这些没有官身的学子还只是凡人啊!

这也算是君王无形中对劝谏的一个制衡吧。

“师兄,共勉!君死我继之!”吕晴突然拉住了将要踏上白玉阶的钱乙。

钱乙回头与吕晴相视,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只轻拍对方的手,决然转身前行。

一步,两步。

缓缓登上汉白玉阶。

……………

东华门内,一位身着黄蟒袍的老内侍,手拿一只绣着金色花纹的拂尘正闭目养神,身后跟着一名稚气未脱的小内侍。

听闻门外山呼,二人却都并未令人开门。

“唉,这回不知又得死几个咯…”

孙顺才心中暗暗思索,在皇帝面前佝偻的身躯此时挺立得笔直,又将拂尘一甩,稍稍睁眼瞥向右后方小太监手捧的紫檀圣旨盒,

盒中乃陛下所言良计,但需得明日午时三刻方得开门宣旨。

中间这十来个时辰,得擂鼓死几个体弱书生?

何况今日雷鸣阵阵,必有骤雨,届时伤寒染疾者何计其数?

不过,宦门一切以皇命为先,忠不可言。

“对不起咯,小相公们,咱家也是奉…”

突然,孙顺才双目睁开,平日低顺的眉眼皱起,稍稍抬了拂尘,却又很快放回去。

“阿父,可是要开门?”

身后小太监极有眼色,立刻躬身问道。

“不,再等等…”

……………

钱乙站在登闻鼓前,回首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俯瞰大梁。

天上雷鸣电闪,地下灯火幽微。

居高临下,万众瞩目。

“立心、立命、立言、终于,轮到我了吗?”

钱乙用力摇头,抛开最后思绪,举起了鼓槌。

成千上万学子举头注视,肃穆屏息。

可预料的鼓声并未如期而至。

“年轻人,怎如此不识尊卑上下、礼法纲常?”

一道充满威压的巨响突然自天际传来,久久回荡。

“谁?”

所有人心中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目光向后转去。

“这状头,当由老夫来担才合宜!”

伴随嚣张之言,四名书童抬着一顶黑色大轿,带着无边文气与恶气踏空而至。

“砰!”

伴随闷闷一声,黑桥稳稳停于白玉阶下,终究未敢落于其上。

因为那毕竟代表周室威严。

紧接着,一位身着黑衣、形如枯槁、狼视鹰顾的老人从轿中迈出。

其衣袍之上,满纹上古四凶。

大燕国使,前科状元,儒恶双绝,四品境修士—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