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道,小白龙从临湖镇来到高家渡集,小白龙继续向南边渡口走去,此时,夜幕已经降临。虽然即使规模不大,由于这里聚集不少外地客商,所以夜市还是比较热闹的:夜市灯火通明,人群拥挤,各种水果摊、点心摊、小吃摊是应有尽有;这里还有一些外地来的唱戏的、杂耍的、变戏法、相面的、说书的,每个摊位都是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拍手鼓掌声、喝彩叫好声不绝于耳,非常热闹。
这时小白龙看见很多人正围坐在一个说书摊位跟前,那个说书人声音高亢、情绪激昂、抑扬顿挫地敲鼓说书。小白龙见此情形,也饶有兴趣地走过去,想听一听那位先生说的是什么评书。小白龙往人群里挤了挤,找个空地就坐了下来,他向身边的那位大哥打听今天说的是什么内容,那位大哥告诉他说:“今天的大书非常精彩,现在讲的是传统评书《四郎探母》,回头还要讲发生在很多年前《水淹泗州城》的故事。”小白龙一听有人讲母亲水淹泗州城的故事,顿时来了兴趣,坐在那里用心听书。
在听完说书人所讲的《四郎探母》,紧接着又听讲《水淹泗州城》故事,终于得知母亲的下落:在洪泽湖东南角的龟山八角琉璃井中,他既激动又兴奋,没等书场散场他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临湖古镇,赶往洪泽湖东南岸的龟山去了。
盱眙县有两座“龟山”:一座叫“上龟山”,就在城区以内;另一座叫“下龟山”,在城北四十里淮河岸边。两座龟山上都建有“龟山寺”,都是北宋天禧(1017~1021年)年间所建;而且两座寺院都是规制宏大、高耸宽敞、雄伟壮观,寺里都有身高八尺的五百尊铁罗汉。且寺钟高大,声音浑厚,每当傍晚撞钟一百零八响,方圆几十里皆闻其声。
时间到了南宋时期,宋金两国划淮河为界,金兵时常渡河南侵侵犯南宋。龟山位于淮河南岸,更是难免战火侵扰。有一次,金国大将金兀术(汉名:完颜宗弼,金朝时期名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率领数万金兵渡过淮河,南犯宋境,很快就来到龟山。当他看到龟山寺高大雄伟、香火鼎盛,不免心生暗气,心想:你一个龟山寺比我大金皇城还要富丽堂皇,我一把火把你给烧掉,叫你以后叩头烧香都没个地方。于是,他令金兵喽啰点着火把,准备烧寺。此时,一位老僧从寺院的罗汉洞走出,前来阻止道:“大王且慢,龟山寺烧不得啊!此庙寺乃供奉佛祖神灵,有五百罗汉为佛祖护卫,一旦沾染恶火,必定惹怒佛祖,惊动神灵,五百罗汉也不会坐视不管。若火烧寺庙,恐有杀身之祸啊!”
金兀术哪里听得进去,高声叫道:“不知死活的赖和尚,竟敢对大王不恭,胡说八道。我就是要焚烧此寺,看哪路神仙赶来阻挡?”说着还举起狼牙棒狠狠地朝老僧的头上砸去,顿时老僧头被砸破,鲜血喷涌而出,血流满面。老僧大声嚎哭道:“遭报应,遭报应啊!罗汉群起,恐怕天地也要变色的啊!”说着,掩面离去,回往罗汉洞。
金兀术听到老僧之言,不由得心头一颤:“难道老僧说的真有玄机?”于是,便带着几个兵将进到罗汉洞察看。谁知一进罗汉洞,就发现洞口一侧的一个铁罗汉竟然满头满脸是血,再看铁罗汉的头上,竟然有被狼牙棒击打留下的新的印痕,印痕上还有鲜血在往外冒。再转身寻找刚才劝阻的那位老僧,可找遍整个寺院,毫无踪迹。此时,金兀术大惊失色:“难道刚才劝阻的那位老僧就是这铁罗汉幻化而成?罢了罢了,这个龟山寺真得是烧不得了啊!”于是,金兀术赶紧收住火烧龟山寺的恶念,清点士卒,带领兵马,仓速离去。
龟山寺逃过劫难,仍然屹立在滔滔淮水之滨。在盱眙县旧志中,记载了这件事:下龟山寺,治东北下龟山上,北宋天禧中建。《一统志》《舆地纪胜》:龟山寺有五百铁罗汉。建炎间,兀术犯淮,将焚其寺。一僧祈哀求免。兀术怒,击其首,流血满面,僧走。遂至罗汉洞,而一罗汉血流未止。寺得存。从此,龟山寺更是声名远播,香火鼎盛。在此后的多少年里,每次金兵南侵,无论兵马多少、是谁带领,经过龟山时都不敢再到寺中骚扰,而金酋将领都来到寺中,叩首跪拜、祈求饶恕,再也没有人敢再打破坏龟山寺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