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来,喝茶!
- 重回1979文娱时代
- 大龙小蛇
- 2159字
- 2025-05-17 00:50:46
摆摊不是重点,上市才是归宿。
摆摊的初衷是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说白了就是要他们有活干,别整天胡思乱想,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没想到摆摊比上班还赚钱,大家都尝到甜头,越干越起劲,甚至有种要起飞的感觉。
摆摊的人多了,牛鬼蛇神也就多,谁都想多分一点蛋糕,于是营商手段自发而出,价格战随之而来,竞争也就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少。
为了提高竞争力,新品随之诞生,价格上便有了优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但是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事物的产生,于是就进入到一个死循环。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
比如,直播,擦边直播,直播带货,擦边直播带货……
但对于糖水摊而言,要想继续生存,那就必须得转型,陈振是穿来的,他当然懂这些,也看得清接下来的趋势走向。
1979年夏天,漂亮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在北京街头买了一碗汤面,卖面的人说自己是“个体户”,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那位个体户解释说:“我自己就是单位。”
这一幕让他感叹,“中国马上就要开始腾飞了”。
原先大家都觉得上街做小生意不光彩,到后来涌现一批又一批个体户。
1980年6月21日,BJ市工商局通知:
原来不准经营个体、工商业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现允许经营。
个体户经营范围:除原来允许的修鞋、修自行车、理发、缝纫等行业外,还可经营房屋修缩、擦皮鞋、三轮运输、代写书信、报贩、茶水摊等。
对于技术性强、社会需要的行业如服装加工,弹棉花等,允许退休职工带一两个待业青年,组成合作小组进行生产和加工。
上海第一家由待业青年陈费根自筹资金开办的“味美馆”饭馆,自7月8日营业以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不少外宾和华侨也前去参观、用饭。
JA区工商局的同志认为,批准他们开店时,以为是一家小点心铺,卖些面条、馄饨之类,不料他们竟大干起来。
章华妹,浙南人家普通女子。
1979年11月底,19岁的章华妹在父亲的支持下,在7个兄妹中“先吃螃蟹”,以150元为本钱,在自家门前摆出一张小桌子,出售低廉日用品。
那时候,她这样做是不合法的,一旦“打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人员前来,有可能将她的商品全部没收。
但是,章华妹没有工作,这个货摊承载着她的全部收入,月收入约一百元,在当年相当不错了。
“打办”的人没怎么来,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正渐渐吹来。紧接着,改革的花蕾就要绽放了。
“打办”成了工商管理所。
1980年12月11日,鼓楼工商所向她颁发了由WZ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
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那时做小生意不仅别人看不起,还要担心被抓,因此,摊子不敢铺得很大,这是为了一旦“打击投机到把办公室”的一来,好立即收摊关门。
可以说是偷着做生意,整天都提心吊胆,“打办”的人抓住我们这些摆小摊的要罚款,还要没收所有货物。
还有就是怕工商局管市场的人,他们一来,大家吓得要死。
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
有了这些借鉴,陈振完全可以放开胆去搞,当然现在还不能搞太狠,小小搞一下,上头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明年很多东西都会有巨大的变化。
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咚咚咚!
陈振敲响了于大妈的办公室门。
“请进!”
推开门那一刻,陈振傻眼了,于大妈什么时候变这么年轻了,理了卷发,穿着连衣裙,气色也很潮红。
“小陈,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于大妈热情邀请陈振进来,还特地给他泡了一壶上等红茶——桐木红枞。
“前两天回来的。”
“你那个剧本改得怎么样?”
“已经过审,准备拍摄。”
“这次回来就不再去北影厂了吧?”
“还得去,要配合剧组拍摄。”
“恭喜你啊!小陈,你是我们街道的骄傲!”
“于主任,您过奖了。”
“大家都这么熟,你千万别这么叫我,你还是叫我于大妈,这样我习惯些。”
嘴上说着不要,但是内心已经乐开花。
陈振当然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有时候可以称兄道弟,但是该分个高低的时候,你还是得拿出敬畏的态度来,哪怕是虚伪的诚意。
“这里是工作的地方,我觉得还是叫你于主任好点,免得给你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小陈啊!你身上总是带有十八岁不该有的成熟。”
于大妈乐开花,继续给陈振倒茶,第六杯茶。
就在陈振的膀胱到达极限时,于大妈终于询问陈振前来的目的。
“什么?你想带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
“是的!我想在大栅栏弄个店铺,开一家餐饮店,准确说是合作社的餐饮店。”陈振一股认真劲。
于大妈一听颇感兴趣,但也不着急问,接着给陈振倒茶。
“于主任,我不能再喝了……”
于大妈心里犯嘀咕,怎么的年轻人,肾不行?还是胃不行啊?十八岁肾不行,不太可能,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胃不好。
“小陈啊!你这个年纪血气方刚,喝点红茶降降火是好事。”
但,你这话跟胃也没多大关系啊!
“于主任,你就别拿我开涮了。”
陈振对大妈不感兴趣,还是那句话,他现在只对龚雪感兴趣。
“我是怕尿你办公室。”
于大妈大笑:“早说啊,我还以为……出门左转直走右拐,那里有个厕所。”
咚咚咚!
呲呲呲!
陈振尿完回来,整个人轻松不少,开始跟于大妈说起他的计划。
大栅栏人流量不比前门少,开个餐饮店生意肯定不会差,要两间并排的门店,一边做麻辣烫,一边做奶茶……
店名都给提前想好了!
扬国福。
熹茶。
于大妈听完觉得可行,要店铺简单,反正都是公有资产,关系都用不着走,直接申请就是,人员也简单,合作社那边有二十多口,至于技术方面嘛,有眼前这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不成问题。
“行,我看行,我会向上级申请,给你们合作社争取最好的条件。”
“谢谢于主任!”
“来,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