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刚刚完成整体搬迁的建设集团再次迎来重大改革。根据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专业化管理要求,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工业与建设股份实行人员、机构、资产、财务、业务“五分开”。分别成立军品公司——重庆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设工业公司)和民品公司——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建摩公司)。新的建设工业负有保军使命,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承接了原建设工业(集团)的军品产业、第三产业、搬迁后续扫尾工作、尚未移交的企业办社会职能,以及历史债务等。建设工业新地址为CQ市BN区花溪工业园区建设大道1号,占地355亩,以搬迁为契机,设备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新建成了主要零部件柔性化生产线,实现了作业流水化。
军民分立后,新军品公司迅速完成组建工作。8月12日上午,建设工业公司召开新班子首次党政联席会,确定了军民分立后军品公司的中层领导干部调整方案。年过半百的我,作为公司资深笔杆子,在圆满完成档案搬迁任务后,又披挂上阵,重操旧业,再一次被公司领导委以重任,担任了建设工业公司党政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党委办公室工作),兼任信访办主任,被推上了企业改革发展的第一线,用手中的笔抒写胸中豪情,为新的军品公司描绘蓝图增添色彩,见证了百年老企凤凰涅槃的曲折历程。
下午,公司党官员和公司老总分别找我谈话,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要求:由我全面负责党委办公室工作、信访维稳工作、公司保密工作和公司行政办的信息工作,协助党政办综合管理工作,协调公司党群系统事务。公司党官员和公司老总都特别强调了一点:我参加过国防科工委、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共CQ市委宣传部等上级部门的文件起草或重大文字写作工作,文字功底较深,明确由我统筹整个新公司的文案,负责牵头汇总整理公司工作方针、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及发展思路等文字工作,今后公司的上报材料、总结材料、公司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的方案策划等重大材料均由我主笔。
公司领导给我的这个定位职责重大,压力更大,预示着未来几年的劳累与奔波命中注定了。13日,建设工业公司召开中干大会宣布了机构和中干调整,对新公司的重点工作作了部署。
公司党政办公室由行政办公室和党委办公室组成,下设秘书室、公文室、保密室、信访室、法律室(董秘办)和综合管理室,还有一个服务公务及商务接待的小车班,是公司老总和公司党官员双重领导下的公司直属部门。
行政办公室主要负责公司行政领导的秘书工作、公司公文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会议管理、公司内部的督办检查及综合协调,公共关系管理及与对口行业上级机关和政府相关业务部门等的沟通交流。公司交通、餐饮、保洁和环境绿化等后勤工作的归口管理。党委办公室主要负责党委秘书工作、公司保密工作、信访维稳工作、政策研究、公司文案及重要文稿撰写、对外信息报送,协同公司党群和工会部门抓好党组织建设、员工素质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党政办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枢纽,是推动企业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岗位。办公室负责人所处的位置,接近企业经营层,具有体会领导意图、紧贴领导思路的天然优势,既分管大量的日常事务,又需要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在公司里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个工作的背后逻辑是:做得好的话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获得提拔机会;反过来说,也由于在公司领导的眼皮下工作,为领导打理繁琐日常,梳理人脉,理顺上下关系,优点与缺点都暴露无遗,成绩与失误都第一时间被领导掌握,不靠谱的人很容易被迅速淘汰,是一个很不好干的工作岗位。
在行政口与党口合署办公的机制下,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智库”与“参谋”,需要从党委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无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办事,都要考虑党委有什么精神、把握领导有什么意图、怎样符合党委工作要求等等。好在新任公司党委领导,既是我的顶头上司,又是多年的朋友,彼此既熟悉又了解。这位兄长一直以来在工作学习上的关怀备至,对我帮助良多,使我如虎添翼。
由于原建设集团党政办的主体留在了重建摩公司,军品公司党政办需要重起炉灶重新组建。人员划拔、秘书招聘、资料划分、职责职能确定、办公设备的配备、办公室的调配等等一系列的基础工作需要与重建摩党政办对接协商,头绪纷纭,必须马上上手,立即开展工作,确保军品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我立即抓紧时间熟悉新岗位职责职能,争取尽快进入角色,实现新工作的无缝对接。
8月14日,我快刀斩乱麻,先对档案馆的工作进行了移交。随后那一周,我全身心的投入党政办公室(重点是党委办公室)的组建,既要总体规划又要把握细节,既要改革创新又注重结合实际,在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流程控制上下功夫,广泛收集第一手信息,理顺各种关系,营造宽松环境,突出重点抓要害,高效率地边搭架子边工作。下班后还要学习“办公室实务”,很快掌握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常用套路。比如,突击学习了“领导座次安排”的学问,搞懂了排序的“正职以党内职务排先、以组织上发文或宣布的次序为准、按级别大小为序、实职大于虚职”等四大“要素”,对召开会议的主席台座次奇、偶数排列;宴会接待的主客座次排列;商务或外事会谈的座次排列;上级视察的乘车座次安排等等方法心领神会,直至运用自如。8月18日,我参加了与重建摩党政办进行的两个公司办公室的切割,新办公室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轨。
新的建设工业军民分立时,在经历了整体搬迁、机构调整等重大变化,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模式、员工作息时间均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不断的变化和快速的调整,使公司连续生产、持续经营面临严峻考验,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主要是结合搬迁实施了综合技术改造,淘汰了一批能耗较高、严重老化的设备,企业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大为改观,设备先进性提高,产能有所增长,具备了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为员工队伍建设、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条件。当务之急是在全面完成国庆60周年大阅兵装备保障任务的同时,必须立即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改革调整的措施,职代会报告的起草摆上了议事日程。
我到任后,公司老总和党官员,几次找我到他们的办公室,详细抛出了他们研究的今后几年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和改革设想,我一一记在了保密笔记本上。
前些年我参加过多次公司职代会报告写作组,了解起草工作的程序和内容。按照原建设集团的多年习惯,每年的职代会需要准备行政报告和党官员讲话两个文稿,都要提前两三个月,召集公司写手十余人临时组成两个写作班子(老总的行政报告写作组一般5—7人、党官员讲话稿写作组人少一些,大致在2—3人左右),在办公大楼众多的会议室中安排一个偏僻的小会议室,全脱产封闭写作。
一直以来采用的全脱产写作模式,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两个职代会材料是服务公司生产经营方向、原则和指标的大材料,需要资料,需要分析,需要讨论,需要研究,需要形成共识,还需要接受公司经营班子的评价与审核,这都是极为费时的,不但需要占用部门领导的时间,也同样需要占用公司领导的时间。撰写的过程需要较长的、连续性的和不受打扰的时间才能保证写作质量。
写作组由公司办公室统筹。一般事先以公司办的名义向公司所有单位下发收集写作素材的专题通知,指定办公室一名文字能力超群的领导参与写作组负责审阅把关和统稿,并安排伙食,保证茶水、咖啡和香烟供应等后勤保障。写作组内的成员则按专业分工明确,每个人负责的篇幅大致分为一至两个部分:当年该项工作的总结和来年工作的目标和规划。动笔之前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先查阅各类文件,分析国家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动态,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改革动向、兵装集团的年度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及部队提出的在研、预研和在制军品技术参数的更新与提升。梳理公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汇总基础资料,收集各类报表、核实各种数据等等。还要由公司办公室安排,撰稿人员旁听公司相关会议,听取和记录各位公司领导的发言,了解消化公司领导的思路和意图。所有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才动笔撰写。
一旦进入写作阶段,众人加班加点、熬更守夜个把月并数易其稿方能拿出初稿。公司办公室主任初审后,由办公室各位秘书呈送公司各项工作的分管领导征求意见。由于公司是国家行业龙头的央企性质和主要产品的垄断性质,公司在行政报告中提出的产品指标往往代表了国家水平;公司实施的改革举措也将成为引人注目的行业动态,在策划阶段就必须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以确保指标的先进性和举措的科学性。写作组将收集的修改意见归类梳理,补充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修改一稿、修改二稿……。
写作后期的统稿阶段,公司办公室往往还要把写作组拉到重庆周边有条件的高档宾馆(包下会议室以使用屏蔽信号的保密干扰机)住上几天,在安静的环境里,通过审稿、评稿和改稿后,形成送审稿。最终上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才能正式成为指导公司来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总之,职代会报告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公司来年生产经营的大政方针、目标措施的制定和改革调整整体框架的确定,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但新军品公司首届职代会报告的写作,却创新工作方式,打破了往常的惯例,按照公司老总的指示要求,不再抽人组成临时写作班子,执笔人也不脱产,指名由我一个人负责老总的行政工作报告和党官员的职代会讲话稿两个稿子的撰写,只在办公室安排一个秘书协助我收集汇总资料。
我刚听到这个安排,惊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啥子咹?由我一个人写两个稿子?只配给一个助手?还不脱产?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老总嘿嘿一笑,告诉我“你没有听错”。按老总的说法,“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你还当什么办公室主任?”
我脑壳都大了。按我过去参加公司职代会报告起草的经验,知道其中的困难和艰辛,心中顿时抓狂。我试图作些说明,却得到老总的一顿批评,只得乖乖闭嘴。
常言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严峻的考验。
办公室主任,在公司职工眼里似乎是个地位挺高,能量不小,有权有势的人物;可在公司领导的眼里,就是一个办事员而已,事无巨细都得搭把手,好多杂七杂八的事等着你,俗称“大管家”,自己所能控制的时间至为有限,很多工作时间容易变成“属于别人的时间”。可知任何工作都需要耗用时间,比如,有一个又一个的会议等着你出席或列席,上级部门或地方政府各级领导驾到需要安排迎接,方方面面的检查组要接待,基层单位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来找你。或者办公桌上不时响起的电话,你可不能说“我在忙,请等一下”,你得放下手中的事洗耳恭听。你还得匀出时间来,做不能有太多中断和打扰的事。表面上看起来,每件事都非办不可,而这样的事,从每天一上班开始不断地发生,这就是我身处的现实。
时间的供给没有弹性,也无法贮存,是稀有的资源,但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时间,这是古往今来无所不在的道理。我不得不重新系统规划我的时间。职代会材料的撰写属于需要整批时间的工作,非常费时。我开始改变凡事非自己躬亲不可的习惯,不再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拟定了一套新的标准,设定了工作优先次序,谢绝无谓的工作,对许多可做可不做,或可由别人做的事,合理运用授权,把权力和因此产生的激励效应授给能够胜任工作的下属,只进行必要的跟进、监督和控制即可,以保证自己集中精力于真正重要的事项去工作,使自己在堆积如山的事情中求得适当的平衡。
一个写作专项的立项与实施,一般是先从旁听经营管理层的务虚会开始的。务虚会不是一般人都有资格参加的,只有企业高层这个级别才组织常态化的务虚会。务虚决定务实,写作班子是一个务实的虚拟组织,过去都是集体列席务虚会,侧面了解对市场环境、经营形势的研讨、分析和判断,被动接受会议制定的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大政方针,以确定材料的立意、框架和结构。现在好了,我作为办公室副主任,服务公司会议本身就是我的分内工作,会后整理的会议纪要,便是写作提纲的制定依据和信息来源。
由于白天上班时间还要处理自己分管的办公室大量日常事务工作,所以从国庆节放假后开始,我把职代会写作工作纳入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在下班后加班加点草拟报告也成为常态。并安排给我当助手的秘书,按照职代会报告写作提纲,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给我催材料,并分门别类进行汇总等。下班后在食堂简单吃点东西,他就把汇总材料考进保密U盘交给我,由我来撰写。由于军工企业的职代会报告涉及敏感信息,不能带回家写,所以,我必须写完当天计划的内容才能下班,经常是半夜三更由小车班的值班车送我回家。
职代会报告修改定稿阶段,是写作最紧张、也是最累的期间。客观上白天黑夜连轴转太疲倦;主观上受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不良影响,我也附庸风雅,当需要熬通宵时就买包酒鬼花生米,开瓶CQ市酒“诗仙太白”,喝得二麻二麻才动笔。你莫说,晕晕乎乎中确实很容易进入笔走龙蛇、妙笔生花的境界。就这样,我好几天没有回家,实在太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躺一阵,总算勉为其难地完成了这个在大多数人眼里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不料此例一开,一直到2015年的6年间,公司职代会报告的写作年年如此,均由我亲自动手撰稿,另安排一个秘书协助,由此形成了大型央企职代会报告起草的新模式。我也借机手把手调教,慢慢提高秘书的写作水平。同时,我还主笔了这几年公司行政和公司党委总结等等一系列重大材料。当然,很多上报材料都有共同性,可以相互套用数据和素材,有些甚至只需要变换一个报送单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