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云卷云舒终有时
- 404NotFound即见如来
- 老罗蜀黍
- 1438字
- 2025-04-18 00:08:05
秋雨初霁的清晨,古刹东角檐下凝着未干的露珠。小沙弥明觉攥着竹扫帚,将石阶上零落的银杏叶扫作金灿灿的一堆,余光瞥见廊柱后青灰色僧袍的衣角。
“师父。“他慌忙合十行礼,扫帚却“啪嗒“倒在地上。惠真禅师拾起扫帚递还,指尖掠过少年掌心结着的新茧:“昨夜抄经到几更?“
“子时三刻。“明觉耳尖发烫。自打半月前师父说“《楞严经》当用银朱抄录方显诚心“,他每日做完功课便缩在寮房,用省下的灯油钱托樵夫捎来朱砂,可总觉笔锋不如师父案头那卷圆融。
老禅师忽然将半卷经轴抛入银杏堆,惊得少年扑跪在地。朱砂浸染的宣纸洇开雨水,墨字像滴落的血珠。“师父!这...弟子这就重抄!“
“且看。“惠真指尖挑起湿透的经卷,殷红墨迹正顺着叶脉蜿蜒,“你道是银朱化开,我见分明是银杏得了经文滋养。“老僧拂开石阶积水,露出青苔斑驳的“无“字——正是明觉上月苦练书法时,反复洗笔染就的痕迹。
钟声撞碎晨雾时,明觉仍盯着那抹残红发呆。斋堂飘来新蒸的茯苓糕香,他却觉喉头发紧:“求师父指点,这般日夜用功,莫非都是徒劳?“
“随我来。“
禅房木门“吱呀“推开,惊起案头半炉将熄的篆香。惠真提起铁壶斟茶,水柱撞入白瓷盏的声响清越如磬。“接着倒。“茶汤漫过杯沿,烫得明觉指尖发颤也不敢松手,直到滚水漫过紫檀案几。
“还要继续?“老禅师忽然抽走铁壶。少年慌忙擦拭水渍,却见师父将半盏残茶泼向窗外:“你当这茶水去了何处?“
顺着老僧所指望去,廊下青石凹陷处积着经年茶渍,几株野兰却在此处开得正好。“执念如水,强留则腐。“惠真摩挲着杯壁水痕,“二十年前有位行脚僧,为参'柏树子'公案在此枯坐百日。“
明觉望向庭院东南角,那里确有个光秃树桩。“他日日描摹柏叶,连指甲缝都沁着青汁。“老禅师拈起案上镇纸,“直到某夜山洪冲走画稿,他立在暴雨里大笑三声——原来死守的柏树,早被执念蛀空了根。“
暮鼓响过三遍,明觉仍在藏经阁徘徊。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金刚经》“应无所住“四字上,忽明忽暗像跳动的偈语。窗外飘来焦糊味,他冲进膳房时,只见师父将烤煳的糍粑掰成两半。
“火候过了。“惠真将黑炭似的半块扔进灶膛,“却比昨日那炉恰到好处的更入味。“明觉咬下煳壳,尝到内里桂花馅的清甜,忽然记起幼时娘亲总把烧焦的锅巴留给自己。
雨又落了整夜。晨课时不见明觉身影,惠真寻至后山溪畔,见少年僧袍下摆沾满泥浆,正对着满地碎陶片发怔。昨夜暴雨冲垮他私藏朱砂的陶罐,三个月省下的银朱全化作了溪边红泥。
“且看上游。“老禅师竹杖指向山涧。暴涨的溪水裹着断枝残叶,却有三两白鹭立在湍流中啄食。“它们从不执着某处水域。“惠真踢开碎石,露出被陶片压着的野莓丛,“你埋罐时,可曾留意足下春意?“
斋钟悠悠荡开时,明觉忽然向着溪流合十深拜。他褪下腕间计数诵经次数的菩提串,任其随落花漂远。回到禅院,案头《楞严经》银朱未干处,竟透出银杏叶的金色脉络。
冬至那日,明觉将抄好的经卷呈给师父。惠真却抽走当中三页投入火盆,惊得少年要去抢。“且看。“火焰舔舐处,“色即是空“四字化作青烟,却在梁柱间凝成个浑圆的烟圈。
“当年达摩面壁九载,雪埋双膝不动。“老禅师拨弄炭火,“你可曾见他执着于石壁上的影子?“窗外忽降大雪,盖住明觉扫了半月的石径。少年望着满地素白,终于笑出声来。
次年惊蛰,有游方僧问惠真:“如何是佛法大意?“老禅师指向檐角冰棱。正巧明觉拎着空铁壶经过,冰水滴答声里混着少年哼的小调:“...云在青天水在瓶...“
残阳将藏经阁的影子拉得老长时,明觉正在擦洗当年浸透朱砂的青石。旧痕未褪,新苔又生,倒映着天边舒卷自如的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