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槐香

槐花簌簌落在冰柜外壳时,周明正用竹耙清理冷凝管缝隙里的积灰。夜露凝成的冰裂纹沿着“安全生产“的钢印蔓延,像极了祖父瓷器上的开片。后厨飘来熬煮黑鱼子酱的咸腥气,母亲把最后半坛酱料装进琉璃罐,罐底沉淀着三十年前的渤海泥沙。

“哥!徐爷爷送的槐花蜜!“周芳抱着陶罐冲进来,罐口封着印有俄文的蜡封。小姑娘的塑料凉鞋沾满落花,每走一步都碾碎几朵五瓣的槐花。周明舀了勺蜂蜜淋在冰裂纹上,琥珀色的蜜汁顺着金属纹路流淌,引来成群的工蚁。

父亲蹲在井台边磨刀,劳模奖章挂在磨刀石旁晃悠。刀刃划过青石的声响,与冰柜压缩机的嗡鸣此消彼长。当第七只麻雀在屋檐下梳羽时,第一锅槐花蒸饺的香气漫过门槛,惊醒了蜷在面袋上的狸花猫。

穿蓝布衫的老主顾们挤在橱窗前,鼻尖几乎贴上俄文菜单。“小周,这红菜汤真用甜菜头?“退休的赵会计推了推老花镜,“我闺女在莫斯科留学,说正宗的得加酸奶油。“

周芳踮脚往汤锅撒香芹末,马尾辫上的槐花发卡簌簌作响:“赵伯伯,您尝尝我们的改良版!“汤勺搅动间,琉璃罐里的黑鱼子酱泛起暗红珠光。李强斜倚在胡同口的电线杆上,喇叭裤脚扫过满地槐花,金属链子缠住送货板车的轱辘。

“周老板,冷库的钥匙该换了。“他弹飞烟头,火星落在槐花堆里,“昨儿看见个戴蛤蟆镜的生面孔在冷库转悠。“周明握汤勺的手顿了顿,热汤泼在冰柜外壳,蒸腾的雾气里浮现出半张模糊的脸。

冰柜第三次罢工时,涉外饭店的冷藏车正停在胡同口。穿皮夹克的司机嚼着口香糖吹泡泡:“经理让再加十坛酱,今晚接待东欧代表团。“周芳数货单的手在抖,俄文“икра“的尾钩拉出条颤巍巍的线。

父亲掀开冰柜后盖,改锥突然打滑划破虎口。血珠滴在冷凝管上,沿着冰裂纹蜿蜒成诡异的图腾。周明用徐教授送的伏特加冲洗伤口,烈酒混着血水渗进青砖缝,惊动了砖下冬眠的蚯蚓。

“这压缩机是1948年列宁格勒产的。“徐教授不知何时出现在门槛外,老式公文包上别着苏联红星徽章,“我认识个老技工,或许能修。“

乌云压境时,周芳正往槐花蜜里兑井水。冰裂纹在玻璃杯壁绽开细密的网,倒映出李强与蛤蟆镜男人交头接耳的身影。雷声炸响的刹那,冰柜发出垂死般的哀鸣,冷藏室的黑鱼子酱开始渗出血色汁液。

“用雪埋!“母亲抱出腌酸菜的大缸,去年冬天的残雪在缸底凝成冰坨。周明徒手刨雪时,槐花瓣嵌进指甲缝,甜香混着血腥味令人晕眩。父亲突然从冰柜夹层抽出发黄的图纸——1948年的俄文维修手册,边角印着褪色的镰刀锤子。

穿工装裤的老技工踩着雨点进门时,周芳正用体温计测酱料温度。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抚过冰裂纹:“这机器当年在列宁格勒围城战供电厂,没想到流落到这儿。“

改锥与扳手交响中,压缩机吐出团漆黑的油污。徐教授用放大镜辨认维修手册:“第37条,冬季需添加貂油润滑......“周芳突然举起琉璃罐:“用槐花蜜代替行吗?“

蜜汁注入管道的瞬间,冰柜发出久违的顺畅嗡鸣。老技工嗅着空气里的甜香:“这味道,像1957年我在基辅闻过的......“

雨歇时,冷藏车重新发动。周明在货箱夹层发现半包“大前门“,过滤嘴上印着口红印。李强的身影在对街录像厅忽明忽暗,霓虹灯管拼出的“港片夜场“在他脸上投下诡谲光影。

槐花蜜修复的冰柜格外制冷,黑鱼子酱凝出霜花。周芳往俄文菜单添上新注解:“含5%槐花蜜“。徐教授尝了口改良红菜汤,忽然摘下眼镜擦拭:“这甜味,让我想起赫鲁晓夫访华时的国宴......“

暮色染蓝琉璃罐时,周明掀开后院青石板。祖父埋的最后一坛酱料旁,静静躺着貂油铁罐,盖子上刻着“1953.10.25“。父亲用改锥撬开锈死的罐口,凝固的油脂里浮着片槐花瓣——三十年前的春天封印在此刻苏醒。

月光爬上冰裂纹的刹那,冰柜显示屏突然亮起俄文标识。周芳趴在外壳上拼读:“заводимениКирова(基洛夫工厂)“。整条胡同的猫蹲在墙头,绿眼睛映着冷库钥匙的铜光。

槐花蜜顺着冰裂纹渗入压缩机,周明在账簿记下:“修复支出:槐花蜜二两,劳保手套一双。“母亲试吃新调制的蜜渍鱼子酱,忽然说:“这甜咸味,像你姥爷当年......“

夜风拂过俄文菜单,褪色的镰刀锤子水印在月光里若隐若现。周芳将老技工留下的螺钉串成风铃,清脆的金属碰撞声中,第一只夜蝉在槐荫深处振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