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七月初三,南京钦天监的日晷投影指向“大凶“。
朱允炆的手指在《太祖宝训》上抠出血痕,龙案上摊着的十二道加急奏折,字字都在泣血。最上方那封来自李景隆的密报,还粘着白沟河的焦土——“臣部夜观天象,荧惑守心,恐主君侧有奸...“
“陛下!燕逆已破雄县!“齐泰撞开殿门,玉带歪斜地挂在绯袍上,“耿炳文将军...将军的帅旗被挂在通州城门!“
黄子澄手中的茶盏应声而碎。滚水泼在《削藩策》手稿上,将“以德化之“四字泡得浮肿不堪。他忽然想起半月前那个深夜,自己用朱笔圈改檄文时,有只黑蛾扑灭了烛火。
“报——“浑身烟尘的驿卒扑跪丹墀,“八百里急奏!燕王发布《告天下书》,说...说陛下身边的齐黄二人是...是建文朝的蓝玉案余孽!“
朱允炆猛地站起,十二旒冕的玉藻簌簌作响。他的目光扫过殿角那架青铜滴漏,恍惚间竟看见祖父朱元璋的虚影正在水纹中冷笑——当年蓝玉的人皮就挂在这奉天殿梁上。
“逆臣安敢!“方孝孺的怒吼震落梁间积尘。老学士从袖中抖出染血的《春秋》,书页间夹着的正是燕王檄文抄本:“'周公诛管蔡,大义灭亲'?朱棣这是自比周公!“
齐泰突然拔剑砍断蟠龙柱帷幔:“当务之急是调集长江水师!臣请陛下速斩梅殷,以正视听!“剑锋所指处,恰是龙椅后的《诸王封地图》——燕藩的位置已被朱砂浸透。
“梅殷...“朱允炆的指甲掐进掌心。这个失踪月余的驸马都尉,昨夜突然出现在朝阳门外,浑身溃烂却紧攥着半幅染血的《山河社稷图》。
更漏声忽然变得震耳欲聋。黄子澄的奏本被穿堂风掀起,露出夹层里的密信——那是三日前浙东盐商送来的,说是在宁波港见过东瀛战船。此刻“倭寇“二字在风中抖动,像极了燕军铁骑的马鬃。
“陛下请看此物。“方孝孺呈上的木匣渗出黑血。开启瞬间,满殿惊呼——匣中竟是半张烧焦的人皮,额角刺着“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靛蓝印记!
朱允炆踉跄后退。他认出这是沈焕的刺青——三日前诏狱送来急报,说这个叛逃的锦衣卫被凌迟处死。但现在看来,刑部大牢里那个血肉模糊的躯体...
“昨夜有死士将此匣悬于午门。“方孝孺的白须沾着血沫,“老臣查验过,人皮内侧用密语刺着'洪武三十一年空印案'字样!“
齐泰的剑哐当坠地。黄子澄突然剧烈咳嗽,帕子上晕开的血迹竟与龙袍的团龙纹样重合。二人不约而同望向殿角的洪武遗诏匾额——“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
“传梅殷!“朱允炆的嘶吼惊飞檐下栖鸦。当这个浑身溃烂的驸马爬进大殿时,腐烂的指尖正抠着地砖缝隙——那下面埋着蓝玉案时渗入的千年血渍。
“臣...臣有罪...“梅殷的喉咙里滚出脓血,“燕王给臣看过...看过太祖遗诏...“他颤抖着扯开衣襟,胸口赫然烙着“皇位传四子“的篆文!
轰隆!惊雷劈中奉先殿鸱吻。暴雨倾盆而下,冲刷着梅殷身上溃烂的皮肉。朱允炆突然看清那所谓的遗诏烙痕——分明是用燕王府的玄武印伪造的,四年前他曾在朱棣贺表中见过此印。
“拖下去!“少年天子抓起镇纸砸向梅殷,“凌迟!九族!不...十族!“他的咆哮在殿宇间回荡,像极了当年蓝玉受刑前的诅咒。
黄子澄突然跪地高呼:“陛下!臣有平燕三策!“他的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一焚北平粮仓,二绝运河漕运,三...“老臣突然抬头,眼中泛着癫狂的赤红,“请陛下效光武故事,御驾亲征!“
方孝孺的竹笏板啪地折断。老学士盯着黄子澄袍角的暗纹——那分明是苏州织造局特供的蟒纹,唯有亲王可服。“黄大人好计策!“他冷笑指向殿外,“只是不知此刻通州大火,烧的是燕军粮草,还是江南税银?“
暴雨中突然传来钟鸣。朱允炆循声望去,只见孝陵卫的烽火台腾起狼烟——这是太祖陵寝遇袭的警报!当他扑到窗前,正看见闪电劈开紫金山巅,朱元璋的陵碑在电光中裂成两半。
子时的更鼓裹着血腥气飘进深宫。朱允炆蜷缩在奉先殿角落,手中紧攥着半块碎玉——那是他周岁时朱棣送的抓周礼。此刻碎玉边缘的裂痕,恰似白沟河战役的阵型图。
“皇爷爷...“少年天子的呜咽惊动梁间蝙蝠,“孙儿该不该...“他的手指抚过太祖画像,突然触到画轴暗格。当《皇明祖训》残页飘落时,朱笔批注的“燕“字正在渗血——这血渍,分明是新鲜的!
暗处传来丝绸摩擦声。王钺捧着鎏金食盒跪在阴影里:“陛下,皇后娘娘亲手熬了莲子羹...“老太监的指甲缝里沾着靛蓝颜料,正是修补太祖画像专用的辰砂靛。
朱允炆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想起三日前钦天监的密报:有宫女看见王钺深夜出入焚帛炉,炉灰里混着人骨碎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