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明金战争续
-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长合
- 3574字
- 2025-04-21 07:45:38
皇太极大概六万多人,压着大明余下的六万八千余大兵打,没什么问题,本身他就都是骑兵,骑兵数量是数倍于孙传庭部,弓射技艺,也只有祖大寿的不足五千辽东铁骑有这般本事,其他人都逊色不止一筹,野战上,大明一方是打不过的。
双方只能是沿着山海关和宁远两处鏖战。
一直是打到九月十一日,北京的援兵五万人终于赶到,刚刚到就被孙传庭拿来压阵,加上八千辽兵,摁上去和皇太极打。
仗着燧发枪上的刺刀,这些有了崭新兵器的新北京守备兵,是跟着孙老爷,也不怕满清骑射,就和皇太极顶在中前所这圈辽西走廊里打。
明军是连输三阵,战死上万人!
同样,满洲大爷们也是折损不小,至少有三千满蒙骑兵阵亡。
明军的新式燧发枪准头的确是更差了,威力也小了一些,但是这一轮轮的射击速度,却是提升了至少有两到三成,每一轮的射击,都给满蒙骑兵带来重创。
皇太极咬牙,就死掐着中前所余下的屯堡、碉堡攻击,誓要摧毁这些碍事的钉子。
又过去二十余日,十月五日,赶赴至山海关的另一支大明援军赶到了。
尤世威率四万五千名边军赶到,立刻是投入了战斗!他亲率大军作战,配合孙传庭与满蒙骑兵在铁厂堡爆发大战。
原本留守于铁厂堡的七百明军,早已是折损殆尽……
但因为铁厂堡位置极其重要,哪怕是已经被皇太极攻占,孙传庭不可能就此放弃铁厂堡,而是立刻组织麾下众多总兵,接连不断发起攻击。
他集合北京边兵三万,尤世威部边兵四万,并亲率本部一万五千铁骑,一万步兵参战。
近十万明军与五万余众的满蒙骑兵,在铁厂堡爆发血战!
明军层层递进攻击,已经占据铁厂堡的满蒙骑兵,皇太极则数轮借坡势反冲击明军。
铁厂堡之役爆发第十三天,皇太极瞅准明军一次换防的短暂空隙,发动了两翼包夹,险些将明军截成两段!好在曹变蛟沐血苦战,与祖大弼二人是与皇太极的本阵大营杀得焦灼,这才缓解了危机。
祖大弼与曹变蛟二人皆身中数箭,甲胄被血染上一层刷洗不去的红色,他们酣畅淋漓的与满兵作战,折损在二人手中的,就不下三十个满蒙兵将。
而祖大寿也是亲拉弓弦,连射三箭杀死了一员满将,带着辽东铁骑冲入后金骑兵之中鏖战。
十几日血战下来,明军就折损了一万七千多人,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才终于夺回了铁厂堡。
皇太极同样是伤亡惨重,这十几天时间,折损的满洲大爷就有四千,而蒙古人少说也有三千人战死。
好在这些蒙古人也是被明军骑兵纠缠,否则皇太极都怕他们,被明军杀怕了,然后主动逃离战场。
这样的伤亡下,他皇太极却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他清楚的很,若是一直耗,但是寇不了关,毁不掉其背后的河南、山东屯田区,他大金国就算完蛋了。
事实上,上次的入塞失败是他没料到的,他没想到明军这么多。
而同样是个事实,大明因为小农经济,完全运行的是一个极低动员率,这是个打不起仗的国家。
哪怕是账面上有的百万卫所兵,五十万确实在的边军,事实上的动员率也仅仅是百分之一而已。
而大金国八旗动员率往往超过三成!
隔壁跨海洋的日本倭国,一千二百万人口,就能拉出四五十万的军队,且还能一口气打出去。
大明……
天降猛人朱由检,将抗税地区杀了个人头滚滚,硬生生的拉起民间商人要搞小资,全力拽着大明向资本主义奔。
重商轻农将税,从农业税加到商税上去,流寇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少。
大办工厂,大明的军队是恢复了粮饷,士气来到最高点!
皇太极过了九月,十月,大明第三批援军,侯世禄的三万六千人赶到,这批榆林兵为主的边兵悍勇异常,完全一副要以步制骑的打法,学了几分日本倭人的打法,冲阵时捏着长刀长剑狼牙棒,刀之类的兵器,磨的雪亮,朝着满蒙兵的人马就砍。
按朝鲜人对日本人的说法形似,明军这一回也是挥刀突进,势不可挡!
双方与中前所激战,孙传庭再令各军冲击八旗中阵,皇太极令豪格率三营骑兵阻挡。
中前所杀声震天动地,打了足有三个时辰,明军死伤三千之众,而皇太极的本阵,两黄旗伤亡一千七百人。
隔十五日,再次爆发了二次铁厂堡战役,双方围绕铁厂堡,明军守,满蒙骑兵进攻,孙传庭亲自率领大兵两侧设伏,大破八旗!
明军突然杀出,让夹在两道的八旗兵慌乱应敌,被大破之,满兵将领固山额真沙里布被杀。
皇太极仓惶带众骑撤兵,又遭曹变蛟迎面追杀,曹变蛟遭马箭射中左臂及腹部,但其折箭不管不顾,带槊骑连挑带冲,朝着皇太极本人就杀了过去。
皇太极大惊失色,好在一满将脱出重围,一马三箭连杀明军三人,是一个叫鳌拜的年轻小将,使用一柄刀与曹变蛟近战肉搏,双方游斗之下,救下皇太极。
同时山上兵马连忙出兵,与山下大军汇合,十几万大军与五万的满蒙骑兵鏖战,血水染红了山坳,皇太极最终只带出不到三万人马,大部折损于此。
皇太极也再不敢继续鏖战于中前所,被迫撤出,连夜带着仅剩下的不足三万人马,退出了战场,向大金国撤兵。
明军损失不可谓不大,此战明军战死六千,几乎是人人带伤,明军中最骁勇的非祖大弼与曹变蛟莫属。
祖大弼右肩中一刀,胸口中双箭,皆透甲穿过血肉,但他仍旧死战,且阵斩了镶黄旗满将穆克谭,另有挑杀二十余人,勇猛过人。
有明辽军中的家丁传言,祖大弼的刀功不下于万历第一悍将刘綎。
当然这还是在吹,刘綎可是真正的百人斩,并且是一人战四贝勒的兵马,区区万人,和整个后金集团杀得短时间,有难分胜负之势的万历第一猛将。
而曹变蛟亦有斩杀满将,且手中长槊挑杀不下于他。
其次还有悍将祖大寿、黑云龙等,一同奋战,大捷短时间内就传遍北方。
被代善的两万人马攻打,大同镇官兵憋屈许久,宣大总督卢象升是连夜召集宣大各堡役兵两万,所部边军三万人,骑兵三千,出兵北上主动攻击了代善。
代善与其爆发野战,至崇祯四年的九月二十七日,代善与卢象升各有损失,从边关各自撤兵。
朝鲜防线的梅之焕则败出咸镜道,半个平安道沦陷,被三旗满蒙兵马杀的兵马溃散,曹文诏率骑兵冲击敌阵,遭重创,面颊中箭,被救回,梅之焕命大将周遇吉死战。
朝鲜平安道苦战至崇祯十月的中旬,朝鲜方向,朝鲜兵马折损超过一万两千,其中有四千人被俘,而明军呢战死大概四千人,有百余人被俘,但后续也就杀掉了。
朝鲜局势急迫,仅剩下的明军不到一万,其中不少都是毛文龙的难民兵,且仰赖的骑兵,在补充后又遭遇重创,折损了两千之众,需要驰援。
朝廷连调河南总兵徐定国,率河南边兵、役兵共一万四千人,奔赴山东登莱,从登莱方向乘船前往朝鲜。
另有天津卫役兵三千,先行前往登莱。
其次黄得功在大员岛上的战役也结束了,肃清了当地荷兰人势力,朱由检急令其将兵权授予副总兵,人是给他调回来,与刚刚擢拔的孙应元一同,各带上两万京中守备兵马,给他拉去朝鲜打仗。
京兵一直未动,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大将,孙应元是不能单独领兵的,他此时还没什么作战经验,不如黄闯子能打。
朱由检的考虑还是要尽可能减少京兵伤亡的,毕竟这是属于朝廷控制力最强的核心兵马。
期间,朝廷发放了两月的饷银,开始分发银币,并张贴告示和邸报,将金银币的兑换和含银量、含金量做了个公示。但总归是爱信不信的态度,反正也明令禁止破坏货币。
与皇帝关系紧密的皇商,早已告知了金银币制度,很快的配合控制,让金银币的购买力,并没有与普通银两脱轨。
朝鲜战事拖到崇祯四年的十一月,徐定国部由海路赶到朝鲜,并展开对后金军队的持续进攻。
徐部攻击势头被遏制,遭遇大败,折损数千人!
多尔衮利用地形设伏,重创徐定国,明军两员参将战死,一位副总兵被伏兵乱箭射死,徐定国慌乱撤兵回了平壤,被梅之焕重罚,鞭二十。
多尔衮命朝鲜降兵搜刮了地皮上的粮食,将野地果实、豆种全部带走,随后在崇祯四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与赶来朝鲜作战的黄得功、孙应元鏖战。
慈江道的清川江爆发了激战,双方的主力在此地发生碰撞。
黄得功与孙应元两部人马,靠着皇帝开建的不少中小舰船赶到,所带的军粮并不充裕,商议是第一时间与梅之焕部衔接上补给线。
在行军中,被多尔衮率军截断,二者于慈江道清川江爆发战役。
黄得功与孙应元两部兵马在刚刚赶到朝鲜,就面对上了前来截杀的多尔衮满蒙骑兵,约三万三千人。
二者的大战打了两个时辰,皆伤亡惨重,明朝军队溃退四次,被黄得功亲自带着家丁逼回去,死战河道。
多尔衮狠厉的冲杀明军阵线,身中一刀却依旧鏖战,阿敏已经至少斩杀十个人,箭射中的也不下十个,一身血水,叫明军震撼于他的勇猛,纷纷畏缩不前。
黄得功奋勇搏命,连杀三名巴牙喇,弓弦一拽,将一蒙古兵用弓弦勒死。
双方都在死战!
终于,大明的日月旗帜从远处撑起,面上缠绕绷带的曹文诏,是率领七百余骑杀至!
他直入战场,叫原本被打的就要崩溃的明军,士气大振,双方角逐死斗又半个时辰,直到梅之焕与毛文龙、周遇吉带两万明军、四千朝鲜军赶到,以火枪、炮击打击破坏战场,镶蓝旗、两白旗被火器打死打伤数百人,这才结束战斗。
整场清川江战役打下来,明军又折损一万七千,其中,逃阵被处决就有三百人。
而多尔衮、阿敏、多铎三旗战死万人,也是人人带伤,不少人被铅弹打中,被带毒刺刀刺伤,很快又平添一千有余的死亡。
这场战役导致了多尔衮等三旗再无力扩大战果,被迫于崇祯五年的一月二十二日撤离,至其攻陷的义州城盘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