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1.心血管系统评估

心脏风险的评估是围手术期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利弊,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时间。

(1)冠心病:

术前应明确心绞痛的类型(稳定型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既往心肌梗死史、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缺血的诱发阈值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择期手术而言,建议在心肌梗死后6个月再进行手术,以显著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2)心力衰竭:

其典型症状包括肺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水肿、双肺啰音等,术前可以通过运动耐量(如代谢当量METS)评估心功能。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失代偿,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病死率也显著升高。

(3)心脏瓣膜病变:

应了解瓣膜狭窄或反流程度、受累的瓣膜、是否发生相关临床症状、是否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患者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房血栓等。接受过机械瓣膜置换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林,术前应改用短效抗凝血药,如低分子肝素。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的影响决定于其发生频率、性质及是否影响循环,必要时进行HOLTER动态监测。

(5)高血压:

术前了解高血压对患者心脏血管、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如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以及肾动脉狭窄、肾衰竭等)。某些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利血平)与麻醉药物协同作用可导致顽固性低血压,对升压药反应差,术前应停用,更换为其他降压药。

2.呼吸系统评估

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可分为患者因素和手术因素两类。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慢阻肺病史、哮喘、吸烟、肥胖、睡眠呼吸暂停、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上呼吸道感染、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Ⅳ级;手术因素包括:手术部位(胸部或上腹部)、手术时间、全身麻醉等。

术前呼吸系统的评估除了要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还应评估运动耐量,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血气检查等。

(1)哮喘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是否曾因哮喘发作住院、目前双肺听诊是否存在哮鸣音、发作哮喘时对药物的反应性、是否使用激素及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或心血管病变。精神紧张、寒冷、环境变化、各种穿刺、气管插管、拔管及术后疼痛等均可诱发哮喘发作。对于哮喘没有得到控制的患者(双肺明显哮鸣音)或频繁发作哮喘的患者,在外科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首先接受内科治疗,改善肺功能,然后再接受手术。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COPD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肺心病),FEV1%和FEV1/FVC均有助了解COPD的严重程度。

(3)OSAS患者:有困难气道的可能,术前应评估气道。

(4)吸烟患者术前至少戒烟8周,有呼吸道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延期手术。

3.内分泌系统评估

(1)糖尿病:

应了解病程、靶器官受累情况、目前用药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应控制于(140mg/dl)以内,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200mg/dl),酮体阴性。

(2)甲状腺功能亢进:

控制不佳的甲亢患者有发生围手术期甲状腺危象的可能,病死率很高,术前应了解甲亢控制情况。甲状腺的肿大可能压迫气管或使气管移位,应结合体检、是否存在憋气症状及气管像进行气道评估。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术前应给予低钙饮食、水化治疗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评估肾功能,避免骨折的发生。

(4)嗜铬细胞瘤:

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应通过以下主要指标评估术前准备是否充分:①头痛、冷汗和心悸“三联症”的发作是否有显著减少;②血压和心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③直立性低血压症状是否有减轻;④体重是否增长;⑤血细胞比容(HCT)是否降低;⑥是否出现鼻塞症状。

4.肝功能评估

肝功能异常将影响药代动力学,导致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的变化。术前应通过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有无腹水等评估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和储备功能。

5.肾功能评估

了解肾病的类型、用药情况(如利尿药、激素、免疫抑制药等)、电解质和肌酐情况、有无贫血等。透析患者应了解透析的日程。肾功能的异常也会导致药物代谢特点的变化,应根据肾功能的损害程度选择用药和剂量。同时应注意电解质平衡和液体管理。

6.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意外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术前应仔细记录神经系统障碍情况,麻醉恢复后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