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木通

川木通作为木通药材的一类,与木通科木通具有相近的功效,且资源储藏量较之木通科木通为大。特别是在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被禁用之后,对川木通的需求明显增大。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及绣球藤(白花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ex DC.的干燥藤茎。

【鉴别】

1.小木通

四川筠连称川木通,《植物名实图考》称此为小木通,《滇南本草》称紫木通,《中药志》称淮木通、木通,《中国药用植物志》称大木通,广西称土木通、藤通、竹叶木通,云南称金木通、辣木通、大黑木通,还有称蜀木通、大川木通、山木通者。

干燥的药材呈细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8~2cm。外皮红棕色或灰黄色,多呈撕裂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纵条纹,节部膨大,有叶柄及侧枝脱落的痕迹;木质部淡黄褐色或黄白色。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放射形的裂片状,导管孔排列较紧密,可见明显的髓部。气微,味苦。

2.白花绣球藤

本品通称川木通,又称三角枫,重庆南川、四川盐源称木通、白木通,四川绵阳称油木通,四川蓬溪称白花木通、大木通,重庆万州称金钱木通,陕西、广西、湖北、四川均称花木通,湖北巴东称柴木通,秦岭地区称淮木通,陕西山阳称大淮通,上海称广木通。《中国植物志》称之为绣球藤。《天宝本草》称四朵梅。

药材呈圆条形,上下粗细均匀,长60~100cm,直径1.5~3cm。外表棕黄色,常有剥落起层的皮片,节间距离15~25cm,体轻泡,质坚韧,较难折断;断面粗糙不平,有菊花状的放射纹理,并有多数密集的小孔(大型的导管),孔的两端相通,吹之通气。气微,味微苦。

【道地与分布】

1.小木通

主产于四川、重庆、贵州、湖南等地,另在云南、湖北、西藏、广东、广西、福建、陕西及甘肃等地亦有分布。

道地药材以条粗、色黄者为佳。

2.白花绣球藤

主产于四川、重庆、陕西、湖北、云南、贵州等地。此外,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福建、台湾、广西、甘肃、宁夏、西藏也有分布。

道地药材以条干、粗细均匀、表面红棕色、体轻质硬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