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3年,我进入广州中医学院学习。在三年就读期间,我聆听了邓铁涛、罗元恺、刘仕昌、何汝湛、钟耀奎、李仲守、关汝耀等诸多中医老前辈的课程及讲座。1976年12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内科教研室工作。两年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我重回广州中医学院青年教师进修班“回炉”学习了一年。1982年又考入广州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导师为李仲守教授、何汝湛教授、钟耀奎教授(导师小组)。我每天轮流跟随三位导师门诊抄方,晚上回看病案处方,细细领悟导师们的临证心法与经验精华。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让我树立了从事中医的坚定信念和坚守中医临床的坚定信心。因而,40余年来,我一直在中医临床第一线,坚持用中医理论与思维指导临床实践,坚持用经方治病,坚持传承发扬导师的宝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与临床经验。

2012年,我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2017年获批建设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18年获批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围绕工作室建设目标与要求,我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挂牌成立名中医工作室。近五年来,在开展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工作的同时,我还负责带教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培养学生20余名。在带教过程中,我结合典型病例为他们现场讲解、分析临证思路,让他们一起讨论、制订诊疗方案,并要求他们把所见所思整理成病案、跟师笔记、读书心得等。这些随诊记录虽然读起来朴实无华,但其中朴素又闪烁着临床思想光芒的文字,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生动再现了中医师带徒的真实历程和中医药文化深厚内涵的传承之路。鉴于此,我亲自审定并为这些习作一一撰写按语,与我40余年的临证菁华一同辑于本书,名为《罗仁验方临证传薪录》,以期为培育中医人才、传承创新中医发展作出一次有意义的实践和尝试。

最后,由衷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局为我设立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本书也是工作室的重要成果之一。

感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及对我本人工作的关心支持,感谢在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工作过的同事、同学,尤其感谢王虚步、潘汉森同学三年来对本书病案的收集整理,李晓文同学在定稿过程中的繁重整理工作。感谢周迎春、赵晓山、孙晓敏、聂晓莉、李俊等教授对本书各学生的指导。感谢吴省英女士对我医疗与带教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再次感谢诸位同道和学生为本书的辛勤劳动与付出。

罗 仁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