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防治
- 赵连友 李妍主编
- 1879字
- 2025-03-14 20:29:52
主编简介

赵连友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文职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心血管内科教学、科研、医疗和保健工作50余年。主攻高血压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特别是对神经肽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在国内首先开展一氧化氮与高血压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与其iNOS基因表达不足有关的概念、血管升压素和一氧化氮调控心血管重构的理论、他汀类药物可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从而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机制。近年来,开展了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应激对高血压及心血管重构发生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和CHOP呈不对称性表达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高血压心血管重构机制的新认识。对高血压防治的临床研究尤其重视,总结出“高血压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个体化选择”的新路径;提出了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新措施及高血压疾病的异质性和治疗的新理念。
2004年牵头组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任委员。2010年领导创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名誉理事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国际心脏病学会会员、纽约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资深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资深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资深理事、《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心脏杂志》副主编等40余项职务。
参与历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制定、修订工作,担任《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主审,参编《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主编《实用高血压学》《高血压防治策略:基层医师培训读物》《高血压防治进展与实践》《高血压学》等专著21部,参编专著12部,主审专著3部。承担了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教学任务。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研究项目、国家高血压防治重大专项研究、国家“973”计划研究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研究课题。曾获军队和省部级一至三等科技成果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SCI、《中国内科年鉴》、IM文摘、CD-ROM数据库和Biological Abstracts收录,被引用260余次。
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近80名,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先后荣获中国医师奖、中国高血压突出贡献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华佗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并获“国之大医·特别致敬”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教学先进个人和科技先进工作者,其事迹已被收录进《中国高血压防治追梦半世纪》和《全军院校名师大典》等10余本书内。

李妍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全军优秀人才岗位津贴。曾作为特别研究员赴日本大阪大学留学及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明斯特伊丽莎白医院、美国斯坦福医院进行访问学习。擅长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尤其是应用球囊从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激光、旋磨、药物球囊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辅助的介入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及左心耳封堵治疗;3D打印辅助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基础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损伤与保护机制,创新性发现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现为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学会专家委员、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心脏杂志》编委等。
先后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88;作为副主编和参编专著8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军队指令性计划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参与国家“973”计划研究课题,获空军高科技人才资助,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十佳精品课教员”“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临床技术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