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心脏超声学
- 王浩 任卫东 舒先红主编
- 12字
- 2025-03-18 21:49:53
第一篇 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
第一章 常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
第一节 M型超声心动图
【概述】
M型超声心动图(M-mode echocardiography)是在A型超声(A-mode ultrasound)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检查方法。1953年,Edler和Hertz将脉冲回波探伤仪应用于心脏检查,获得二尖瓣前叶活动曲线,M型超声心动图由此发展。
M型超声心动图利用探头发出一条声束扫描心脏,并记录此声束方向上的组织回声,纵坐标代表组织的深度,横坐标代表时间,显示心脏各层组织结构随时间改变而形成的运动-时间曲线。
【检查部位和方法】
目前临床上,通常在二维超声显示心脏的结构及位置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感兴趣区域进行M型取样,获得M型曲线。
一、M型超声心动图常用取样位置
心前探测区是常规探测区,包括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心底波群、三尖瓣波群和肺动脉瓣波群(图1-1-1)。除了心前探测区外,还可从心尖部、胸骨上窝、剑突下等处进行探测,但临床上应用较少。
二、临床常用波群
(一)二尖瓣波群
二尖瓣波群是M型检查最重要的波群。将取样线置于二尖瓣前、后叶瓣尖水平可获得该波群。正常二尖瓣前叶舒张期向前开放,形成M形曲线,曲线各部分分别为C、D、E、F、G、A和B等点或波峰(图1-1-2A)。A峰由舒张晚期左心房收缩推动二尖瓣开放形成;E峰由舒张早期心室舒张、二尖瓣开放至最大形成;CD段由关闭的二尖瓣前叶随心脏收缩运动一起向前运动形成。二尖瓣后叶曲线与前叶方向相反,幅度小于前叶。
(二)心底波群
1.主动脉根部曲线
取样线置于主动脉根部可获得此波群,包括两条平行的、回声较强、前后同步活动的曲线,分别代表主动脉前壁和后壁。心脏收缩时,曲线上升形成主波(V波);心脏舒张时,曲线下降形成W点;心电图P波前曲线稍向上活动形成重搏波(V′波);心电图R波之后出现U点,U点是曲线的最低点(图1-1-2B)。
2.主动脉瓣曲线
取样线置于主动脉瓣处可获得此波群,主动脉根部前、后壁运动曲线间,有时可见六边形盒样结构的主动脉瓣活动曲线。收缩期两线分开,上方代表右冠瓣,下方代表无冠瓣,舒张期闭合呈一直线。曲线分开处称K点,位于心电图R波后:曲线闭合处称G点,位于心电图T波后(图1-1-2C)。
(三)心室波群
取样线置于二尖瓣腱索水平可获得心室波群。正常心室波群中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室间隔运动幅度小于左心室后壁(图1-1-2D)。
(四)三尖瓣波群
取样线置于三尖瓣前叶,距体表较近处可见一活动幅度较大的双峰曲线(图1-1-2E),其形态与二尖瓣相似。一般在正常人探查较困难,难以获得完整的曲线,当右心增大,有顺钟向转位时则易于探查。
(五)肺动脉瓣波群
取样线置于肺动脉瓣后瓣可获得该波群。收缩期瓣叶开放,曲线向后,舒张期瓣叶关闭,曲线向前,各部分分别为a、b、c、d、e、f点或波。心电图P波之后,心室舒张末期,受右心房收缩影响,可见肺动脉瓣轻度向后移位,形成a波(图1-1-2F)。肺动脉高压时,a波变浅或消失。

图1-1-1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M型曲线图
A.二维超声引导下M型取样线示意图;B.M型曲线:(1)心尖波群;(2)心室波群;(3)二尖瓣波群;(4)二尖瓣前叶波群;(5)心底波群。
(图注:AMV.二尖瓣前叶;AO.主动脉;AV.主动脉瓣;CW.胸壁;IVS.室间隔;LA.左心房;LV.左心室;LVPW.左心室后壁;PMV.二尖瓣后叶;PPM.后乳头肌;RV.右心室;RVAW.右心室前壁;S.肋骨)


图1-1-2 临床常用波群
A.二尖瓣波群;B.主动脉根部波群;C.主动脉瓣波群;D.心室波群;E.三尖瓣波群;F.肺动脉瓣波群。
(图注:AMV.二尖瓣前叶;IVS.室间隔;LV.左心室;NCC.无冠瓣;PMV.二尖瓣后叶;RCC.右冠瓣;RV.右心室)
【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常可用于心脏结构异常的观察和诊断,其特征性的曲线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常见应用如下。
一、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波群可见前叶EF段斜率减慢,严重者E、A两峰间凹陷消失,两峰相连,呈特征性“城墙样”改变;瓣叶开放幅度减小,后叶受前叶牵拉,与前叶呈同向运动(图1-1-3A)。
二、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脱垂可见二尖瓣波群CD段向下凹陷,形成“吊床”样改变,此为瓣叶脱垂时的特征性改变(图1-1-3B)。此外,还可见舒张期瓣叶活动幅度增大。
三、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可见主动脉瓣波群瓣叶回声增强,收缩期瓣叶开放幅度减小(图1-1-3C)。主动脉根部波群可见主动脉前、后壁重搏波消失。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见主动脉瓣波群舒张期瓣叶关闭线为双线。此外,因主动脉瓣反流束冲击二尖瓣前叶,二尖瓣前叶波群舒张期可出现震颤(图1-1-3D)。
五、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心室波群可显示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呈非对称性肥厚,当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时,二尖瓣波群可见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运动,CD段向上移动,贴近室间隔,形成“SAM征”(图1-1-3E):主动脉瓣波群可见收缩中期提前关闭。
扩张型心肌病心室波群显示各心腔增大,以左心室增大明显,室壁相对变薄,运动幅度弥漫减低,收缩期增厚率减低(图1-1-3F):二尖瓣波群显示瓣叶活动幅度减低,开放时间缩短,呈“钻石样”改变,二尖瓣瓣尖开放最大点距室间隔的距离(EPSS)增大。
六、心肌梗死
心室波群可见梗死心肌变薄,活动幅度及增厚率减低。当出现并发症时,还可出现相应表现。
七、胎儿心律失常
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同时记录心房壁和心室壁运动曲线,通过观察收缩的频率和节律可以帮助判断胎儿心律失常类型。发生心律失常时表现为心房、心室收缩波不按房室收缩的节律出现(图1-1-4)。
【小结】
尽管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较,M型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脏结构形态、空间位置关系等观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M型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心内膜、心室壁或瓣膜等组织结构的运动情况。因而,目前M型超声心动图在临床某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仍具有独特价值。

图1-1-3 M型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
A.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二尖瓣波群呈城墙样改变(箭头示);B.二尖瓣脱垂二尖瓣波群呈“吊床”样改变(箭头示);C.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波群;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波群可见二尖瓣前叶震颤(箭头示);E.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波群可见SAM征(箭头示);F.扩张型心肌病心室波群。
(图注:Ao.主动脉;IVS.室间隔;LA.左心房;LV.左心室;LVPW.左心室后壁;MV.二尖瓣;RA.右心房;RV.右心室)

图1-1-4 胎儿M型超声心动图
A.胎儿正常心律;B.胎儿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未下传(箭头示)。
(图注:A.正常心房波;PB.期前收缩波)
(刘艳君 王 盈 计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