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前时所言,终不相负

送走了伏完,刘协叫来阿蘋,依旧前往掖庭的昭阳殿东廊下。

伏寿如往常一般前来迎接,殷勤的安排招待,还笑着说道:“昨日陛下回了长安,不暇入宫安歇,倒是先行去往妾身的家中拜访了。”

“如此恩典,昨晚妾身去温室探望时,陛下居然都不知会一声?还是上午嫡母特地入宫,妾身才知道此事。”

“姑母上午居然来过了么?”

“然也!”伏寿笑道,“嫡母还细述了昨天会面的情形,语气间颇为欣慰。”

她自己何尝不是心中欣慰呢?

陛下如此看重她家,足见对她的感情。

那是阳安长公主还不知道我聘了董白,否则以她素来的性情,必然大感失望甚至愤怒……

再看伏寿这会的兴致挺高,刘协忽然有些踌躇,要不要现在告诉她?

怀着这份心情,接下来的气氛,一直都不怎么好。

以至于伏寿很快感觉到了一些异样。

她试探着问道:“陛下可有心事?能和妾身说说吗?”

“的确有一件事情……”刘协斟酌着语气和用辞,把聘娶董白、董圭的事告诉了她。

反正这事肯定瞒不住,提前告知更加合适些。

伏寿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周围的侍女,包括阿蘋、阿佩等,更是大为惊愕。

如此片刻之后,伏寿略含叹息的问道:“嫡母应当还不知情?”

“正是,”刘协点了点头,“前一会我和姑舅说了,姑舅临走时,也决定先不告诉姑母,免得生出一些波折。”

“父亲考虑得是,”伏寿同样认可道,“嫡母素以自家身份自矜,亦以妾身前程为盼。若是知道此事,少不得要凭着长辈的身份,和陛下闹上一闹了。”

她这会居然还在为刘协考虑……

刘协心中感慨,紧紧的握住了她的双手,以示亲近之情。

继续聊了一些闲话,看着时间不早,伏寿的心情也似乎好了一些,刘协便起身告辞。

伏寿把他送到掖庭门口,略含期待的问道:“陛下以后还会如此过来罢?”

“那是自然,”刘协笑着点了点头,“这昭阳殿东廊的一切,我都非常喜欢。”

这样一句话,让伏寿脸上添了些红晕。

她自己也是在昭阳殿东廊,刘协的话中,自然也包括了她。

刘协离开掖庭,转头回望之下,发现伏寿仍在门口目送着自己,心中又是一阵感动。

他吩咐身边的阿蘋:“你替朕扶贵人回殿,找个机会悄悄告诉她。朕前时所言,终不会相负。”

阿蘋顿时一扫脸上郁闷,露出喜悦的神色。

刘协曾对伏寿说过,皇后之位,除了她不会有别人。阿蘋当时也在身边,自然是知道的。

“奴婢遵命!”她立刻应承下来,却又诧异的问刘协道,“陛下适才何不提起呢?也能让贵人少些失落。”

“此事关系重大,适才毕竟人多口杂,”刘协严肃的交待阿蘋,“你也要严守秘密。这后宫之中,以后难免有向新人献媚之人。”

“到时朕这态度传出去,就是一场风波!”

……,……

未央宫中朝尚书台中,王允正仔细查看着田畴转呈的奏书。

奏书由大司马刘虞之子、前侍中刘和呈上,盖有甘陵国相的印信。

刘和在文书中说了他前往蓟县途中,遇到原国相姚贡受袁绍逼迫、托辟于其父,进而由他代持这枚国相印的始末。又请求朝廷委派能吏为国相,避免甘陵国被袁绍控制。

尽管对袁绍摒弃盟约、夺取冀州颇为失望。但事已至此,王允还是只能寄希望于袁绍,期待他早日执掌整个冀州,统合冀州之力,专心投入到讨董之事来。

依他的这番希冀,刘和既然代持甘陵国相印,就该即时向袁绍表示臣服,或者把相印送给袁绍,依旧前往蓟县尽孝去。

但他肯定不能这么回复。

在朝廷的立场上,袁绍可是实实在在的叛军祸首!

尽管董卓不在,还给了王允临机处断、便宜行事的大权。但董卓在尚书台置有左、右二丞,其地位虽不算高,也不参预决策,却控制着奏书的收发。

这尚书台所有的奏书、策命等,都要经过他们的目光,然后汇报到郿坞去。

所以,他只能依着董卓的立场,就便策命刘和为甘陵国相、建安中郎将,在郡中招募壮士,以抵御袁绍的侵攻。

批示之后,王允又看了一遍奏书中提到的时间,发现已经是一个月多前的事情。

甘陵距离长安,差不多有近两千里。以如今的混乱形势,驿传早已中断,远近消息难通,这封奏书来得都算是及时了。

希望这策命送到时,刘和那碍事的小竖子,已经被袁绍驱逐出甘陵国了罢……

接下来,他还要操心天子聘娶渭阳君董白的事情。

这几天时间里,他反复考虑过这件事情的利弊,发现或许没有那么糟糕。

董卓成为执政外戚,地位虽然更加稳固,但于朝廷也是有益处的。

把他纳入到朝廷正常体制中来,至少不用担心他再次作妖,冒出什么自称“尚父”的心思。

否则的话,继续层层加码,终究有一天,他会蹑王莽之足迹,行篡逆之大举。

当初的王莽,也是从大司马、太傅、宰衡、假皇帝、摄皇帝,一步步走到了覆灭先汉的地步。甚至连董卓现在担任的太师之职,也是王莽所设,用于安置原任太傅的孔光,给他腾出位置来。

而在王允的立场,他要对付的目标,终究是在董卓本人。

无论董卓是什么身份,以权臣摄政也好,以外戚摄政也罢,只要他伏诛,麾下的势力都得分崩离析。

当然,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天子已经确定以奉车都尉王斌持节往聘。作为天子的亲舅,王斌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这奉车都尉的职务不合其使命,需要加一个侍中,正好补上刘和弃职离开后的缺额。

此外,因着这番功劳,他的爵位和食邑,或许要有所加增。

同样加增爵位、食邑的,还有执金吾董承。他的女儿董圭也要入宫,为渭阳君董白的媵嫁,朝廷自当有所褒扬。

许诺的聘礼,是缣帛三万匹,其价值超过万金,大致符合聘娶皇后的制度。但董卓似乎嫌其不足,又从自己的私库中拨出了万斤黄金,增加到天子的聘礼之中,用以彰显董白的排场。

以如此规格迎娶皇后,之前也有过先例。先汉时吕后为孝惠皇帝聘皇后张嫣,后汉时大将军梁冀为孝桓皇帝聘皇后梁女莹,都是两万斤黄金的双倍聘礼。

既有先例,那就好办。

王允大笔一挥,又相应增加了雁、璧、乘马、彩仗、扈从等仪典的规模,一如孝桓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