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外交周旋,风云诡谲

在大楚紧锣密鼓筹备战事之时,礼部侍郎周宁率领的外交使团已抵达了距离大楚最近的陈国。

陈国虽国势不及大楚与邻国联盟,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场局势博弈中占据着关键的战略地位,是大楚极力争取的对象。

周宁站在陈国都城宏伟的宫殿前,仰头望着那威严的朱红色大门,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象征大楚使臣身份的朝服,心中暗自思量着即将到来的谈判。

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两国关系,乃至大楚的安危。

“有请大楚使臣。”陈国礼官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周宁稳步踏入大殿。陈国国君陈桓高坐于宝座之上,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大楚使臣周宁,拜见陈国国君,愿陈国国运昌隆,国泰民安。”周宁恭敬地行了大礼。陈桓微微点头示意他起身,开口道:“周侍郎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啊?”

周宁挺直腰杆,神色诚恳:“陛下,实不相瞒,如今大楚边境局势紧张,邻国联盟蠢蠢欲动,妄图进犯我大楚疆土。大楚一向爱好和平,与各国友好往来,此次特命臣前来,是希望能与陈国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陈桓轻轻抚着胡须,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本王也听闻了边境之事。大楚与陈国向来交好,这是众人皆知。可邻国联盟势力强大,若陈国贸然表态支持大楚,恐怕会引火烧身啊。”

周宁心中一紧,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陛下所言不无道理。但大楚并非孤立无援,且此次邻国联盟发动战争,师出无名,违背道义。陈国若此时选择中立,虽可暂保平安,但日后邻国联盟若得势,难保不会觊觎陈国的土地和财富。相反,若陈国与大楚并肩,共同抵御侵略,不仅能维护地区和平,还能彰显陈国的正义与担当。战后,大楚愿与陈国共享发展成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共同繁荣。”

陈桓听后,沉默片刻,目光锐利地盯着周宁:“周侍郎所言虽动听,但本王需要时间考虑。这样吧,你先在驿馆休息,待本王与众臣商议之后,再给你答复。”

周宁心中明白,这是陈桓在拖延时间,他也清楚外交谈判本就艰难,不能操之过急。于是,他再次行礼,退下后返回驿馆。

回到驿馆,周宁并没有闲着,他深知要想说服陈桓,仅靠朝堂上的一番说辞远远不够。他开始秘密联络陈国朝中的一些重臣,了解他们对此次局势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

经过一番努力,周宁发现陈国丞相林羽是一位深明大义、有远见卓识的人。于是,他设法与林羽取得了联系,并在一个幽静的庭院中与他会面。

“林丞相,久仰大名。此次大楚面临危机,还望丞相能为陈国的未来着想,劝说国君支持大楚。”周宁开门见山地说道。

林羽微微皱眉,轻叹一声:“周侍郎,我又何尝不知邻国联盟的野心。但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一些大臣担心战争会给陈国带来损失,主张保持中立。”

周宁沉思片刻,说道:“丞相,大楚与陈国唇齿相依,一旦大楚沦陷,陈国又岂能独善其身?如今大楚已做好充分准备,有信心击退来犯之敌。陈国若此时伸出援手,不仅能在战后获得大楚的丰厚回报,还能在地区事务中树立更高的威望。”

林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坚定起来:“周侍郎所言极是。我会在国君面前据理力争,劝说他支持大楚。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在与林羽达成初步共识后,周宁又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其他几位陈国重臣,向他们阐述大楚的立场和诚意,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在外交圈的人脉,邀请了一些与陈国关系密切的其他国家使臣,共同为大楚发声。

然而,就在周宁以为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邻国联盟的使者也抵达了陈国。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和诱人的条件,试图说服陈桓加入他们的阵营,共同对抗大楚。

邻国联盟使者在朝堂上大肆宣扬大楚的威胁,声称大楚若不被遏制,将会称霸一方,对周边各国构成严重威胁。他们还承诺,只要陈国加入联盟,战后将分得大楚的大片土地和财富。

陈桓的态度再次变得摇摆不定,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周宁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知道自己必须采取行动,打破这一僵局。

于是,周宁请求再次面见陈桓。在大殿上,他慷慨陈词:“陛下,邻国联盟的承诺不过是镜花水月,他们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贪欲,而非为了陈国的利益。大楚与陈国世代友好,此次若陈国被邻国联盟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与大楚为敌,不仅会伤害两国百姓的感情,还会让陈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周宁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份精心准备的文件:“陛下,这是大楚为表达诚意,拟定的一份与陈国的友好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战后大楚将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与陈国展开全方位合作,帮助陈国提升国力,共同抵御外部威胁。同时,大楚还将在边境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促进两国贸易往来,让陈国百姓从中受益。”

陈桓接过协议,仔细阅读起来。此时,林羽也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大楚的诚意十足。邻国联盟的承诺看似诱人,但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大楚与我们接壤多年,知根知底,与大楚合作才是陈国的长远之计。”

在周宁和林羽的努力下,陈桓终于做出了决定:“好,本王决定支持大楚。愿两国携手共进,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周宁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长舒一口气,再次行礼:“陛下英明!大楚定会铭记陈国的恩情,日后两国定能共创辉煌。”

成功说服陈国后,周宁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带领外交使团继续前往其他国家。每到一国,他都根据各国的国情和利益诉求,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展开艰苦的谈判和周旋。

在这个过程中,周宁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有些国家对大楚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有些国家则受到邻国联盟的压力,不敢轻易表态支持大楚。但周宁始终没有放弃,他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一一化解了这些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支持大楚或保持中立。大楚在外交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支持和缓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