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五花肉也是有灵魂的
- 1984我的风华时代
- 吃饼干的鳕鱼
- 2775字
- 2025-04-04 11:40:01
春节清晨五点钟,云楠被一阵爆竹声较吵醒,昨晚喝的有点多,脑袋还是沉沉的。
云建业过年期间是在家里住的,此时正用熬好的浆糊在门口贴对联。
李嘉丽早起来就开始活好饺子馅,正打算包饺子。
“妈,一大早就吃馅啊。”
“过年谁家不吃饺子,再说你不就爱猪肉白菜这口嘛。”
“豁啊~额滴亲娘,你这是准备包多少,盖了帽了这是”,云楠举起装饺子馅的搪瓷盆,满满登登一大盆。
“这才哪到哪啊”,李嘉丽朝着灶台努努嘴,“那还一盆猪肉酸菜的。”
老东北人都有老习惯,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包上几百个饺子,然后放在下屋的菜缸里,东北天冷,一晚上冻的杠杠的,当冰柜使了。
一整个正月你就造(吃)吧,啥都缺就饺子管够。有蒸饺、水饺,吃腻了还能放在锅里煎着吃,花样百出。
“对了,老二等会你把猪肉剁了,酸菜那盆肉不够。”
云楠迷之微笑,“妈,你确定让我剁馅?”
“咋的,我还使唤不动你了?”
“那倒不是。”云楠搓了搓手,点了一支烟叼在嘴角。
“老二,最近这一段我发现你有点懒了,可别学老三,以后娶不到媳妇儿。”
也不知道云建功听没听到,从炕上翻了个身,继续呼呼大睡。
上辈子云楠活到40岁,也没进过厨房。他很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过这又不是炒菜,剁个馅儿能难到哪去?不就是个力气活嘛!
他随手拽过一条切好的五花三层,一把摔在老榆木菜板。
“砰”的一声撞击闷响,坐在木凳上的菜板子晃来晃去,差点掀翻在地。
李嘉丽抬头埋怨道:“老二,有你这么干活的嘛。”
云楠吐了吐舌头,“意外,都是意外。”
操起铁菜刀,他撅着屁股,左右端详着这条五花三层。
“这小子...”李嘉丽有点心里打鼓。
切,简单的跟个一是的。
云楠眼前一亮,紧接着手起刀落,刀尖划破空气,简直霸气彻漏。
“咔嚓!”
“骨碌碌......”
“咣当”
屋子里瞬间沉默了,肉没切到,只见菜板一角倒是被他削掉,随着菜刀摔在地上。
李嘉丽也傻了,都知道榆木结实得很,这菜板还是婆婆留下的,自己都用了几十年了,头一次见这状况的。
“嗯...”云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眼珠子直转,汗珠子顺着鬓角下流。
他缓缓直起腰来,脚下悄悄朝着门口蹭去,嘴里叨念着:“哎,好一出五花肉逆袭啊,冥冥之中皆有定数,看来五花肉也是有灵魂的,长见识了。”
刚走出屋子,他一把合上门,只听李嘉丽在屋里疯狂咆哮:“小兔崽子,赶紧滚犊子,大过年找骂是吧......”
吃完早饭,云楠装了两饭盒饺子,又从云建功箱子里翻了一瓶“同盛金”小烧,塞进一个尼龙布袋,往肩膀头一扛,跨上葛大军那辆老头车就出门了。
“东北的冬刮西北风
大雪壳子三尺冰
热炕头上最招疯”
......
刚出门,就听见有人在胡同里咿咿呀呀的,云楠顺着声音好奇看去。
是谁唱我的歌呢?
“李大爷,吃饱遛弯呢。”云楠双脚支在地上,停住车子。
李大爷虽然70岁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倍棒,就是说话有点不利索,塌鼻子。
“倪,是老二啊,干啥去?”
“串个门去。”
“这大包小包的,都是好东西吧,也不说过年看看我去。”
这老头人不错,还爱逗闷子,活的就是心态。
“李大爷,我可不如您,我到现在还没媳妇呢,您老,好家伙,听说都有第二春了。”
“臭小子,学会调理你大爷了,没大没小的。”
“大爷,刚才唱什么呢?”
“电台放的,别说还挺好听的,我听两遍都会整两句了。”
“李大爷,别说你还挺潮的,真是人老心不老,要不老王家大妈爱你呢。”
李大爷脸上有点失落,“人家老王太太没相中我,说我长的不行。”
云楠没想到结果是这样,李大爷塌鼻子是不耐看。
“大爷,智者不入爱河,冤种重蹈覆辙,行了您老就别想这事了。
俗话说好事多磨,秋苞米烀熟更香。
自己慢慢疗伤吧,我先走了,回见啊。”
云楠把双手插进兜里,脚上均匀用力,自行车乖巧的前行。
不扶车把骑车,还是他小时候跟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学的,大眼睛元元演的。
“能让李大爷扛住爱情的苦,这首歌也算我没白写。”
没多久,云楠来到葛大军楼下,轻轻一踹,把车梯子支上。
邦邦邦一顿乱敲门,有点招人烦。
“谁啊,一大早跟我家门过不去”屋子里传来葛大军低沉的声音。
“你猜呀。”
门开了,葛大军眼里的落寞一扫而空。既有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
什么也没说,但一切又不言而喻。
“让我进去,冻死我了。”
云楠头一次进人家,连拖鞋也不换。他把兜子往茶几上一放,有些好奇的打量着葛大军家里的陈设。
“拿的是什么东西?”
“自己看。”
“还知道给我送饺子,你小子还算有救。”
“徒弟,你昨天说这房子是你儿子买的,你儿子是大款?”
84年已经有大款这词了,先富带动后富嘛。
这个时代房子比黄金都金贵,因为很稀少。大家只能轮流等着分房,一等就是几年。
1981年,国家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商品房交易才出现。但依旧很少有人去买,因为大家觉得亏得慌,能等着分配白嫖,为什么要自己花钱买?
而且商品房都很贵,像葛大军这套50平的筒子楼得小2万元。
那可是月工资才七八十元的年代,2万元可是天文数字。
“我儿子可不是有钱人,他是当兵的。”葛大军有些含糊其辞,云楠也没再追问。
葛大军家的书柜大到整整铺满一面墙,上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和胶片,看的云楠眼花缭乱。
红楼、水浒......名著还不少呢。
突然云楠目光被一个黑色的方盒死死抓住。
富士超8毫米胶片电影机?日本纯进口的,这老头竟有这好东西?
这东西比一台彩电都贵,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得用外汇券。
云楠不可置信的看着嘴里被饺子塞的鼓鼓囊囊的葛大军。
住楼房、热爱书籍和胶片,还用得起电影机,你告诉我这是一打更的?
领导干部还差不多嘛!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罢了,哪家领导干部穿的水当尿裤的。
破皮鞋、脱了线的毛衣、再整一身满是补丁的军大衣,80年代领导干部都这么经得住考验嘛!
尤其是葛大军一笑,牙上还沾着白菜。
不管别人信不信,云楠反正不信。
毕竟是文化口的老人,估计是从哪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搞来的,云楠也没细问,反正以后有好片子可以管老头借机子用。
“行了,老同志,你慢慢吃,我先回家过节了。”
“也不说陪我说说话”葛大军白了他一眼,“恭喜你,虽然歌写的一般,但谁让你小子走了狗屎运,还真火了。”
葛大军听着是贬低,但话里话外都是肯定。
“狗屎运也是实力一部分。你要是不服,也找条狗拉一泡踩踩呗。”
“滚,大过年的,这个恶心。”
-----------------
省广播电台大楼,刘丹桦闲情自得的坐在办公室内,吸溜着小茶水。为保证春节当天播出顺利,他亲自坐镇台里指挥。
他现在可谓是支棱起来了,昨天去关台办公室,二郎腿不知不觉都盘上了。
台里都知道刘丹桦“对赌协议”,见风使舵的大有人在,前些天都开始疏远他,生怕沾了一身晦气。
没人认为一首新歌能泛起什么浪花来。
写的再好,还能破了台里几十年的播出记录?
但刘丹桦成功了。
“真没得想到《东北的冬》这么受大众喜爱,要不是台里强制要求控制点播时长,这首歌绝对能单曲循环一天。”
“这说明什么?”
“我的出色都盖不住我的才华。”
刘丹桦正盘算着这首歌后续点播情况。
赶上春节档,应该能爆火两周,然后热度会慢慢消退。即便这样也绝对是出圈的存在了。
李丹桦自嗨的不行,这时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
“刘主任,不好了,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