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斩童贯(下)(求追读 求月票)
- 靖康:从逃跑将军到开国太祖
- 白澄祥
- 2024字
- 2025-04-04 07:30:01
童贯看宋徽宗赵佶突然又问起大军南下的事,自然也明白赵佶的想法,赶紧开口解释,想要说服赵佶所谓的伐辽大军南下不过是谣言,是无稽之谈。
但是赵佶已经彻底听不进童贯的辩驳了,只当他说的是耳旁风。
童贯感到自己已经走到绝路中了,转而向王黼投来求助的目光。
王黼虽然是当今首相,赵佶还是对他有怨气,因而也没有主动找他问话。王黼是有自知之明的,因此他在一旁听了半晌,一句话也没说。
童贯看王黼双目微闭,好像在养神一般,赶紧又在地上跪着往王黼的方向挪过去,直接开口求道:“王相公,王相公,求你开尊口,给咱家求求情吧!”
王黼听童贯直接点名求救,第一反应不是去看跪行而来的童贯,反而抬眼往赵佶的方向看过去。果然赵佶也正一脸冷漠地盯着自己。
与赵佶眼神对了一瞬之后,赵佶开口了:“王卿,王相公!既然童贯都请你开尊口了,倒是说说你有什么指教,让朕也垂手受教一番。”
“扑通”一声,王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跪了下来,拱手说道:“臣王黼请官家降罪!”
“哦?王相公有何罪啊?”说罢赵佶拿起桌上另一本扎子丢到王黼面前,“可是宋昭的《谏止联金伐辽劾黼贯误国疏》中所说的罪行?”
王黼将扎子捡起来,发现这正是此前他处置宋昭的报备扎子,没想到赵佶竟然留意看了这扎子。
王黼立即叩首告罪:“前日里左司郎中宋昭上疏弹劾臣与童贯,臣仔细看了这封谏言疏,其所言并不句句属实。尤其是其中的罪过,多是童贯一人犯的,却将臣也牵扯进来了。臣受了童贯的蒙蔽,一时慌乱便处置了宋昭。
“虽然臣身为门下侍郎,并不领枢密院事,宋昭所言的伐辽军务,都是童贯擅权独断,臣对其中细节都不知情,与臣并无太大关系。但是臣忝居首相之位,却被罪人童贯所蒙蔽,识人不明、行事不当,是臣的过错,还请官家降罪。”
王黼三两句话就把自己的摘得干干净净,连童贯听了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老蔡京却也突然开始帮自己的政敌王黼说起话来:“官家,童贯的重重罪行,不论是太学生的万言书还是方才刘太尉所说,都已经十分清楚。
“当年官家有伐辽之心,臣遣林摅出使辽国,探明其已是内忧外患,将亡之国,回京时也曾与官家明确建议可以攻灭辽国。正是老臣首倡伐辽,却不料童贯这次蒙蔽圣听,让官家误以为老臣不赞同伐辽。
“可见童贯蒙蔽官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连圣听也敢干扰,王相公被他一时蛊惑倒也正常。今日之要务还是在处置童贯以谢天下百姓。”
老蔡京还是精明的很,假装给王黼解围,其实是再次借机重申自己是伐辽首倡,但又实实在在卖给王黼一个面子。
赵佶今天也不想把事情扩大化,他对王黼其人还是认可的,毕竟王黼搜罗天下财货供他享用的本事一点也不逊色于蔡京。因此本来也就是打算稍微警示一下王黼,并没有扩大事态的打算。
既然童贯的自辩以失败告终,王黼、蔡京、刘延庆这三方势力都一致同意处置童贯,赵佶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童贯本无大才,朕授予你兵权,你本应仔细用兵,却毁坏军政、培植私党,妄奏边捷,以为己功,如此欺君罔上、专权误国,岂有不惩处的道理?着抄没家财,革去全部官职勋爵,斩首示众!”
童贯听到这个处置,还想要挣扎求情,赵佶挥挥手就让侍立一旁的蒋宣等班直把童贯拖走,也是意味着童贯的下场就这么盖棺定论了。
当童贯被拖走之后,赵佶开口道:“童贯的事处置完了。太学生们的万言书所请,还有两项。先是重新起复宋昭,王卿何意?”
王黼低头应声:“宋昭蒙冤,本就是臣的过错,臣会亲自督促中书省拟旨,令宋昭官复原职。”
赵佶点点头,随后又说道:“那就剩下一件事,太学生还要求起复种师道。”
不等赵佶点名,蔡京先一步开口进言:“官家,此事臣倒以为不妥。”
“哦,蔡卿为何这么说?”
“臣以为,种师道蒙冤不错,但是还需考虑伐辽大军南下兵谏一事。如王枢相方才所言,西军向来铁板一块,几乎成了西军将门的私兵。
“如今朝廷罢撤种师道,不论是否有冤屈,西军都不应有兵谏的想法。”
赵佶点头表示赞同:“此话不错,兵谏乃是犯上作乱,自然不可纵容。”
蔡京看赵佶跟上了自己的思路,紧接着展开:“犯上作乱,本应弹压,如今是苦于无可用之兵,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安抚伐辽大军。
“但是如果安抚的手段中包含了起复种师道,一则会让伐辽大军清楚他们已经可以左右朝堂,二则会再加深种师道的权威,伐辽大军不日便会成为种师道的私兵。”
蔡京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众人都表示赞同。
“如果不能起复种师道,蔡卿有何建议?”
“臣以为,给种师道加官,可以授其为检校少保,迁至东京城内居住,以致仕宰执待遇待之。对外只说体恤种师道年逾七旬,不忍其再亲临阵前。如此既可以名义上安抚伐辽大军,又不至于伐辽大军沦为种家私军。”
所谓检校少保,虽然少保是三孤之一,但是加上检校两个字,唯一的作用就是听个响了。只不过确实非常响,算是一个很高的虚职了。
因此蔡京没有继续说,而是看赵佶对这个加官的建议有什么反应,赵佶则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此外,还需要拨出一笔饷银犒劳军士,再乘势重组伐辽军,使东路军也从西军变为宣抚司直辖,也即转为中央禁军。”
赵佶点头表示同意:“这样是不错,那么新任统帅由谁担任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