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灵溪张氏
- 从普通杨柳到长青仙族
- 言言同学
- 2009字
- 2025-03-27 20:56:18
听到这话的方海顿时眼前一亮,顺着话头说道:“这样一来,那些散修必定会有所行动,毕竟通灵的杨柳树树心,就能打造出中品法器了,更何况是成了精的杨柳树精。”
“三爷爷,前去坊市散布谣言的时候,注意不要暴露了身份,否则会适得其反。”
这个时候,方鸣进一步补充道:“另外,还要在散布谣言之后,注意留意灵溪张氏的动向,必须提防灵溪张氏的出手,否则会有给他人做了嫁衣的风险。”
方鸣的补充,得到了其他人一致认可。
“老三,这一趟坊市之行你带着方鸣一起。”
随着方山最终拍板,桃阳方氏一个针对大良庄,针对方诚的驱虎吞狼计划初步制定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有桃阳方氏的推波助澜,仅仅三天,大良庄出现了一棵成精杨柳树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桃阳、灵溪两县的修仙界。
一些胆大的散修,已经在赶来大良庄的路上。
而那些胆子小一些的散修,也在三五成群结队后,纷纷启程向着大良庄赶来。
桃阳、灵溪两县的散修们纷纷涌向大良庄,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贪婪与兴奋。
对于他们散修来说,普通的机缘都难求,更何况是成精杨柳树这样的大机缘。
有人粗略的算了算,一棵成精的杨柳树的树心,最少能够打造十件以上的中品法器。
若是这棵成精杨柳树,成精的年份已久的话,树心用来打造上品法器甚至法宝都不无可能。
如此机缘,他们当然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即使分不到,参与其中长长见识也是非常不错的。
而有些散修队伍已经在一边赶路的同时,低声讨论着入庄后的行动方案和利益分配了。
“听说那杨柳树成精已久,法力无边,我们得小心行事。”
一个身材瘦小,年约四十左右,眼睛很小,但却透着精明的麻衣散修低声说道。
“怕什么,我们这么多人,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成精的杨柳树?”
一个身材魁梧,明显要精干年轻许多,下巴处有一颗大黑痣的黄衣散修不屑地哼了一声。
“话虽如此,但我们还是得有个计划。
一旦找到那杨柳树精,并且成功得手,那我们又该怎么分配?”
队伍中的另一个三十岁上下,长相白净,一身书生气质的蓝衣散修提出了关键问题。
“这还用说,当然是按劳分配,谁出的力多,谁就分得多。”
长着黑痣的魁梧散修理所当然地说道。
“不行,这样不公平,我们应该先商量好,免得到时候起争执。”小眼睛的瘦小散修摇了摇头。
“那你们说怎么办?”
长着黑痣的魁梧散修有些不悦。
“我看,不如这样……”
另外那个一身书生气质,长相白净的散修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
……
这一支由三人组成的散修队伍,只是众多散修队伍中的一支罢了。
除了散修外,还有一方势力也对大良庄产生了兴趣。
这一方势力就是灵溪张氏。
一个和桃阳方氏一样,传承了逾千年的修仙家族。
因为桃阳、灵溪两县相邻的缘故,桃阳方氏和灵溪张氏,是天注定的竞争对手。
彼此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目标都是想要吞并对方,独占两县的修仙资源。
奈何两大修仙家族竞争了上千年,都不曾分出绝对的胜负。
因为迄今为止,不管是灵溪张氏,还是桃阳方氏,都不曾出现过金丹真人。
以至于两家竞争了上千年,都没能实现各自心中的吞并目标。
“族长,已经查清楚了,大良庄出现了成精杨柳树的消息,就是桃阳方氏三天前故意散布的。”
灵溪张氏的祖祠之中,族长张青峰以及一众灵溪张氏的核心高层们,正在聆听着后辈子弟的汇报。
祖祠之中,除了他这个族长外,还有八名灵溪张氏的核心高层。
两位筑基大修士,六位练气境大圆满修士。
“族长,我认为此事可以参与,桃阳方氏故意搞这么一出,显然是想让那些散修去给他们趟路,然而他们再坐收渔翁之利。”
说话的是灵溪张氏一名筑基期大修士,名唤张青松,稍作停顿之后,接着又说道:“抛开桃阳方氏不说,单就成精的杨柳树树心就值得我们参与进去。”
“参与进去我是赞成的,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充分考虑桃阳方氏为何要弄这么一出?”
又一名灵溪张氏的核心高层开口了:“桃阳、灵溪两县修仙界的散修有多少实力难道我们不知道吗?
相比于成精的杨柳树树心这桩机缘,换我是方山的话,在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是肯定不会将这个消息散布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即使我们灵溪张氏要参与也不能直接参与,而是要做那一只黄雀。”
“当黄雀当然没有错,但我觉得既然选择参与进去,那就应该直接点,以夺取成精杨柳树树心为目标,不然的话,就是白费功夫。”
“我认为不妥,成精的杨柳树树心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但与家族安危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我看来,咱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以破坏桃阳方氏的计划为主,最好是能够让桃阳方氏渔翁得利的计划破产。
然后让桃阳方氏不得不直面那棵成精的杨柳树,等他们斗成两败俱伤后,咱们再出手是最好的结果。”
“这个计划可行,家族的安危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高于一切,这成精的杨柳树树心,并非是能让咱们灵溪张氏一飞冲天的宝贝,肯定是不值得咱们倾巢而出,全力出手的。”
……
……
灵溪张氏的祖祠之中,一个个核心高层,相继开口,各自发表着属于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祠之中不同的声音逐渐趋于一致,并最终形成了共同决议。
也在这个时候,一直都在聆听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张青峰,这个时候他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