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无悔

在洪武二十年,

宗人府其实是不太正确的称谓,更加准确的官方称呼是“大宗院”,

专事处理皇家内部事务,包括籍属、嫡庶、姓名,爵位的记录,宗室成员的出生、死亡等,

但作为正一品衙门,它的位置紧紧挨着六部衙门,乃是中央核心官署,

洪武初年开设宗人院以来,处理内部事务很多,对皇室奖励有之,惩罚有之,

一般只有犯下重大过错的皇亲才会关进此地,

同一时间一位藩王和一位皇孙同时被关进来,还是比较罕见的,

院中负责日常事务的官员们见着朱棣和朱允炆两位被锦衣卫押来,不敢怠慢,先将监牢打扫之后,才将二位请进去,

徐闻千送二位进监牢之后便离开了,

叔侄二位并不紧张,也没有丝毫对未来的担忧,

相对而坐,忽然相视一笑,

朱棣对朱允炆说道:

“贤侄,记得你还是岁娃的时候,我抱过你,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然是这种地方。”

“五岁那年,皇奶奶薨逝宾天的时候,四叔回来过。”朱允炆记忆很清晰,“那时候我们俩也算见面吧”

“你果真智识超凡,记忆力惊人,怪不得能创新学。

你那时候都长大了,而且我也没抱过你。

没想到如今你竟然格物致知出了如此厉害的新学,英雄自古出少年,叔叔我有些汗颜啊。”

朱棣轻声说道,

“这格物致知之学,乃是天底下最精妙的学问,不仅可以证明诸多事物的本质,还能推动世间那么多事物发展壮大,简直是凭空造物之学。

四叔在得知是你的学说之后,十分好奇。

贤侄,你到底是凭什么悟出来的此中道理?”

“其实朝堂都说我反对朱子,我这格物致知之学与朱子毫无关系,于我而言,其实是从朱子的格物致知出发,找到了事功根本,才推出了新的格物致知学问。”

任何学问都不可能凭空而来,这是常识,

所以朱允炆习惯性地扯虎皮,做大旗,将名誉都推到了朱熹身上。

朱棣却并不上当:“我听说了你反对朱子,宣扬事功的事情。你的事功之学与朱子截然相悖,为何你一定要说和他同出一门呢?”

我这四叔......

“我所说的同门,不过是解读圣人。天下道理已经被圣人说尽,我是踩着圣人的肩膀,看到了更高的山,更长的河和更远的天罢了。”朱允炆说道,“所以我说,格物致知之学,还是出自朱子。”

“圣人之言如同一座高也无穷,深也无尽的矿山,我只是背起一个小锄头随意挖掘,便挖出了这些新知来。”

朱棣摸着自己的胡须:“贤侄的意思是,除开《数算》、《开物书》、《格物书》、《进化论》等,你还有新作?”

朱允炆笑了笑:“果真瞒不住四叔。”

朱棣眼睛放光:“快快说来。”

朱允炆却并不着急:“将近两个月前,我在信中提及,玻璃厂建成之后,只需要四叔你开口说一说,亲自在王府用上玻璃,便会有大批人来找你买玻璃,对不对?”

“是,那时候我也是太缺钱了,病急乱投医。幸好上马玻璃没有遇到太大阻力,也没有遇到太多的技术难题。”朱棣说道,“你所悟出来的道理,和我卖玻璃又有什么关系?”

“天底下的好东西,天下人都想要,但王室宗亲的东西,不是人人都买得起,当你说出玻璃价格的时候,他们觉得这个东西很贵,但却舍得花钱去买,出乎了你的预料,是不是?”

“是。一块一尺见方的透明玻璃,要加五十两白银,还有价无市,若不是产能瓶颈,不能快速提产,一年的期货卖出去,我能收回二十倍的投入!”

说到这里,朱棣很高兴,他不愧是亲手抓业务的项目经理,流水线和销售名词张口即来,激动地说道,

“这便是你说的信息差。”

“这便是见贤思齐的道理。寻常人家,能用皇室或者王室御用的东西吗?但这玻璃,造出来本来就是卖的......”朱允炆说道,“既然是卖,有了价钱,多少人不希望和您用上差不多的东西?王叔,您是贤良,所以天底下的人都想和贤良用一样的东西。”

“牵强附会。”朱棣驳斥道,“这和贤良没有关系,纯粹是你卖得好。不过在商言商,我并未特别定一个高价,倒是很多有钱人买得起,愿意来买。”

“是,天底下的道理其实是互通的,但我明白圣人的道理后,便一通百通,明白了这天下万物的道理。”

朱棣笑骂道:“佛教的顿悟我也懂,但你这番话,说了其实相当于没说!”

朱允炆尴尬笑了笑,他不喜欢讲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情,所以没有说虚头巴脑的神仙,

不管对谁,什么情景,

他都会说,这些知识是对于圣人言论的推演,引申,

圣人早已将这些知识放在我们面前,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当这句话说得够久,就会变成铁一般的事实,

届时再也不会有人询问,这些新知究竟来自何人,

朱允炆岔开话题:“王叔您猜得不错,我的确有一本新书,不过这本书验证起来,比较复杂。”

“你那新学之中,还有比《格物书》更复杂的内容?涉及数十种常见矿物,数百种自然矿物的天然性质,你连这些东西都有耐心格致,整理,什么东西会被你称为复杂?”朱棣说道,“为叔想想......”

朱允炆便没有主动说,

朱棣沉思片刻后才说道:“那本复杂的书是不是和种地有关?我听闻你被贬到了牧马村,在马场附近种地,种了好几个月也没种出名堂来。”

“是。”朱允炆有些汗颜,“土地性质大小地理位置气候都会影响种地,我了解植物气性,却对其他影响因素并不熟悉,因此种得不好,不过我也不会再种地了......这次或许会被关更长,时间更久的禁闭....我应该没有机会了。”

北平其实是朱允炆期许希望出现,并且真的出现的地方,

那里的研学环境相对于金陵城轻松,说不上愉悦,

有一大群人为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而努力,

不管是试制火器还是研究玻璃,亦或者开煤挖矿,制造新式的农具,模具之类,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实现而欢呼雀跃。

“贤侄,不是我说,你年纪轻轻便做了锦衣卫都指挥使,想必将来会大有作为,也不急于现如今年少成名。”朱棣说道,“皇上如此器重你,不会对你过多惩罚。”

朱允炆苦笑道:“我觉得皇爷爷不会过多惩戒你,王叔你仍要镇守北平,前去戍边。

而且火器研究的一应资料交到工部,他们不可能看得懂,接下来还是要和北平的军器营合作,共同完成新式火器研制。

我过于事功,不适合在中央任职,会带坏风气,也不适合待在军队之中,恐怕锦衣卫的这份职务,我也做不了了,明年即将有春闱,我还想招徕一些喜欢新学的举人呢.....

如今看来,不过是想象。”

朱允炆很悲观,光是言论就让朱元璋反复封杀,

如今更是间接“导演”了北平的火灾祸事,

恐怕对他的惩戒,只会大,不会小。

“我亦是事功之至!”朱棣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将来我同你联系密切,定帮你实现宏图大业!”

“我的宏图大业。”朱允炆笑了笑,“也许就是大明永续吧?那么四叔,你的宏图大业是什么?是不是兵出四海,宇内称王?”

这句话说到了心坎里,朱棣眼睛一亮:“若有了新式火炮,想必能征伐至远,到甘丝那去!”

正当两人热烈讨论,开始“幻想时间”之时,

“咚咚咚.....”

监牢之中突然响起脚步声,

宗人府与六部衙门紧邻,

因此北镇抚司衙门也相距不远,徐闻千回到衙门内复命之后,又脚步匆匆地赶过来,行至暂困二人的监牢,轻声说道:“燕王殿下,指挥使大人好。”

朱允炆说道:“给我和王叔送点吃的喝的来,饿了。”

如果监牢之中再明亮些,会发现徐闻千一脸热汗,满脸鲜红,正小口地喘匀呼吸,

他正是从宫中小步跑来:“指挥使大人,你可能不妙,皇宫那边为你的事情,吵起来了。”

“我爹?”

“太子并未参与争吵,听说下朝之后,六部主官被留下了,他们还在奉天殿里说话,吵得很是热闹......”

“吵了什么?”

“南镇抚司的司仪们在守着,我没听清,不过蒋瓛大人,他在其中。”

朱允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我道是什么急事,叫蒋瓛到时候来告诉我就是,快帮我和王叔准备点吃的来,我和他早上到现在,大中午了,都还没吃东西呢!”

徐闻千连忙应是:“臣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