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矿这一日,选了个良辰吉日,
十一月十六日,
朱允炆要亲至,他想骑着大黑马去,却被李成劝阻了,
天湖山煤矿毕竟路途遥远,骑着马去路途颠簸,对皇孙殿下身心不益,因此朱允炆放弃了这个打算,
他出门之前叮嘱刘笙:“我那封信尽快送出。”
“小的会亲自送到驿站,皇孙殿下放心。”
昨日,跟着韩昶一起来的,还有一封来自北平的信件,
请求援助的信件,乃是燕王朱棣亲自写就,言简意赅:
北平几个项目上马很快,改制实施得也很快,但留下的漏洞也不知有多少,
工部和户部派出的钦差查出了数个寄生在煤铁厂以及玻璃厂的寄生虫,
国有资源流失,人员贪腐,利益输送等问题暴露出来,
所幸及时发现,不然造成的损失更大,
好在这些官员的层级较低,影响的范围也不大,
总体来说没有影响工厂的复工,也算是祸兮福兮。
朱允炆也将自己在泉州府的改制心得用书信的形式做了分享,
主要是针对土地和赋税政策的改革,
北平那边只进行了官商合营和人员改制,没有土地和赋税的改良,
所以这封信件应该能对北平有一些帮助。
他带了许三林大二人和几个贴身的锦衣卫护卫,
老李老王以及其余负责开矿的官员已经于昨日便去了,今日只是让他去主持个仪式,
祭拜天地,祭奠鬼神,敬拜圣皇之类,
这不是福建一地特有的风俗,全国皆是如此,
中国人在骨子里总是认为,什么事情必须要开个好头,接下来才会顺利,
无论是做什么,开头一事都是最重要的。
坐着平稳的马车之中,朱允炆透过窗户往外看,视线市场被一座连绵不断的山脉所阻挡,
这是穿越泉州府的戴云山脉,
整个泉州都被戴云山延伸出来的丘陵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
偶尔可见一两块人工开垦出的田地,
头戴草帽的百姓们在被自然分割的小块田地中耕种劳作,
这里不比北平冬季苦寒,即便是冬天,泉州府也能栽种小麦,
有了这一份口粮,待到来年春秋之交,就不至于青黄不接,
连看了几里路都不见一头牛,朱允炆感叹道:“不管怎么看都太落后了。”
驾车的许三接话道:“都指挥使大人,相比于金陵城,这里确实要落后太多。”
朱允炆笑了笑:“我说的落后和你说的不一样。”
“大人是认为这里百姓用的劳动工具落后吗?待铁矿正式投产之后,百姓们能用上更好的工具。”
“不是。”朱允炆叹了口气,关上帘子遮蔽阳光,“我是说这里比我想象得落后,比不上牧马村的基础建设,你看在皇城周围,道路有多宽,几可跑马,你看这里的山路,连走路都很难,百姓们为何要住在这里?”
“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
“没错,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不过有更好的地方,有更多的出路,想必他们会选择更好的地方。”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间一切皆是如此。”
“我还恍兮惚兮,道乎其间呢,别跟我说那些虚头巴脑的。”
“这不是跟着都指挥使大人耳濡目染吗?”
“又开始拍马屁了。”朱允炆无奈地笑了笑,“如果能去更好的地方,过一个更好的生活,全天下是所有人都会愿意。”
“干净,纯粹,民风淳朴,我大明的每一个百姓,都值得过上好日子。假如有一天,这份安静祥和被外人打破,我第一个不愿意。”
“大人您又在说笑了,大明乃是四方之国,那等蛮夷之地若真心来臣服,我大明愿意还是给他们贡臣之礼的,譬如高丽......哪有人敢侵占咱们的土地?”
“不敢?蛮夷匪盗,天下无处不掠夺。”
“哪有那般人,便是浪人倭寇也只是兴风作浪一时,都指挥使司兵之所至,顷刻覆灭。”
“呵,顷刻覆灭.....”
朱允炆嗤笑一声,摇摇头,不再言语,
许三和林大也就安心驾车起来。
不知在路上行了了多久,朱允炆已经开始昏昏欲睡了,才感觉车马平稳了些,
“皇孙殿下,到了。”
天朗气清,晴空万里,
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众身穿官服的州府要员打眼看过去一片漆黑,十分整齐,
朱允炆下马,看着目前已经被竹木栅栏围起来的天湖山煤矿改造一期工程,迈步向前,
许三和林大打好遮阳的伞,紧随其后。
煤山很大,目前划定的矿区绵延数里,
众人在今日开辟的营地落脚,先后行礼:“见过皇孙殿下/都指挥使大人。”
“布的炸点都安排好了吗?”
总工老李回道:“好了。”
“没有安全问题吧?”
“北平新矿始开,皆是用这火器营新研制的火药和专用的引子,由兵部驿站快送而来,没有问题。”
“注意安全就好。”
朱允炆相信这两个乙级高工的工作能力,毕竟在改造初期的这十五天,是他们日日带着民工们来这里勘测,选点,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在主持煤矿开采之后,还要去主持铁矿的开采工作,
后续铁冶所的改制,冶铁厂选址,铁器的新制更要花费不少力气,
确实很辛苦,
所以他没必要再问那么多无聊的问题,走走过场选择相信就好。
“点香,祭神!”
许三和林大分列左右,交替持伞,
人群散开,让出一条道路,
矿场的营地早已设好了香炉,朱允炆走到香台前,上面摆放着三牲,铁锹等,
率先点香,手持三炷香拜了三拜,嘴中喃喃有词:
“维洪武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朱允炆率泉州府众官邸修筑天湖山矿一期工程,虔祷于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祇:
乾坤覆载,阴阳调和;开山凿石,为民取利。
愿风伯雨师,息灾弭患;祈山川地脉,永固无虞。
工役平安,煤铁丰饶;功成之日,重修祀典。”
其余人等皆同出此言,异口同声,敬告天地。
片刻之后,朱允炆插香上台,轻声道:“开矿吧。”
“好。”
“开矿!”
李工大喊一声,便有学徒工点燃引线,
朱允炆率先捂住了耳朵,
其余人不知为何,也学着李工等人的样子捂住了耳朵,
下一刻,他们便明白了,
一道明亮的火光在山中响起,片刻之后,
“轰隆隆!”
爆炸声不绝于耳,一阵山摇地动,
坚硬的矿石爆裂开来,四下飞溅,
一阵灰蒙蒙的雾气弥散开来,
不少人都闭上了眼睛,拿手驱散面前的灰尘,
林大和许三则是挡在朱允炆面前,
虽心中惊讶,但也丝毫没有动摇。
尘埃消散之后,露出矿洞。
朱允炆环视一周,
就算事先说过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预案,并且隔了很远,大多数人还是难掩心中的惊讶,
看向他的眼神多了几分难明的意味,
试想一下山都给炸开了,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只有一个孩子像个没事人一样是种什么体验?
但在朱允炆看来,他们都有些懵了,
他娘的,赶快拍马屁啊!
李工有些不自信地说道:“都指挥使大人,看起来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差不多,李工和王工二位布点,应该不会有差错。”
片刻之后,便有人来报:“报都指挥使大人,李工王工矿山一期,无有塌陷迹象,开矿成功。”
“好,开矿成功。”
朱允炆喊出这句话,似乎诸位官员才从茫然中醒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
“如此伟力,改天换地也不过如此。”
“若非都指挥使大人说这是科技的力量,真恍然以为神迹。”
“都指挥使大人,如此便是开完了。”
“李工和王工二位有功。”
李工谦虚道:“这也是得益于火药的进步,不只是爆炸的强度,精度和可控度都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