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开门红
- 重回八五:逆袭人生路
- 醉西湖
- 2271字
- 2025-03-24 12:00:28
在莫一山舌灿如莲的劝说下,女生最终花了七块五毛钱才心满意足的回了学校。
她不仅买了搪瓷杯、军用水壶、毛巾、香皂,就连画材都带走不少。
莫一山还大方的送了一把削笔刀和一块橡皮给她。
女生走后,肖志伟不可置信地说道:“山哥,你也太神了吧,开张就卖了七块五!”
旋即又感叹道:“现在的学生真有钱,哪像我们那时候,天天就着咸菜啃馒头。”
“今时不同往日嘛。”莫一山笑笑,“咱们那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能吃咸菜配馒头,生活就算不错了,还有多少人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的。”
孙盛强跟着点点头。
他也被莫一山强大的推销能力折服了。
“山哥,你怎么知道她是学美术的?”
“猜的。”莫一山说道,“除了她手上的铅笔灰,还有她的打扮。”
“一般的学生可穿不起皮鞋,她脚上的那双皮鞋,百货大楼看至少要卖三十块。”
“如果你们了解过的话,就应该知道学美术的都是隐形的富豪。”
其实不仅是学美术的,但凡和艺术沾边的专业,家里没点钞能力,还真学不起来。
就算不是富豪,家境也比一般的人家殷实。
王巧来冲他竖起大拇指:“山哥,你观察得还真是入微。”
换了他,他根本就想不到那么多。
“别取笑我了,大家加油吧,我们尽早这两天将手里的货都脱手才好。”
做生意嘛,只有将资金盘活了才叫做生意。
要是不懂得变通,那还做什么生意,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里种田来得实在。
开张卖了七块五毛钱,大家的销售热情空前高涨。
肖志伟拍着彩虹屁:“真是没想到,跟着山哥才发现原来赚钱这么容易。”
先是抓黄鳝收干货。
他和孙盛强各投了五十块钱,连本带利收回来三百多块。
现在,他虽然将之前赚来的三百多块都投了进来,但他相信,他这三百块,一定可以变成三千,三万,甚至更多。
几人说话间,又来了一胖一瘦的两个男生。
他们在摊位上挑挑捡捡了好一会,最终买了两个军用水壶,四条毛巾,两盒香皂。
莫一山认真给他们算了账,问道:“同学,你们是什么系的?”
胖子说道:“我是文学系的,他是畜牧兽医系。”
畜牧兽医系在八十年代很吃香。
农户家里喂养的公鸡和公猪等家禽家畜都少不了挨一刀的命运。
莫一山对这两个专业都不了解,只能报以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来回应他们。
他们离开后,人流量到了高峰。
前来购物的学生越来越多,摊位上的货物也越来越少。
莫一山趁着空档对王巧来说道:“小来,你再去市场上进点货来,再这么卖下去,我们的这些货根本就撑不了一天。”
短短两个小时,摊位上的货物已经卖得七七八八,有些畅销品比如搪瓷杯、热水壶、军用水壶已经断货。
王巧来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正要骑三轮车时,孙盛强说道:“来哥,我没你们口才好,还是我去吧,你们在这里看着。”
现在大家都是一条线的上蚂蚱,一荣俱荣。
生意越好,证明他们就越赚钱。
既然想要多赚钱,那就只能留下有能力的的人。
孙盛强知道自己的短板,但是他肯下力气。
莫一山说道:“行,你直接去市场,家里的货咱们暂时不动。”
孙盛强局促地挠挠头。
肖志伟看出他的窘迫:“行了,还是我去吧。”
整整一个小时,肖志伟才骑着装满货物的三轮车慢悠悠地过来。
车刚停稳,等不及的孙盛强就冲上前卸货,嘴里还在抱怨:“怎么去了这么久。”
肖志伟淡淡笑道:“没办法啊,这已经是最快了。”
几人飞快地将货卸下,就看到之前那个学美术的女生带着几个女孩子向他们走了过来。
“就是在这里买的,你们看看你们还缺什么不……”
话说到一半,她眼睛就瞪了起来,不可思议地问莫一山:“老板,早上那么多搪瓷杯和军用水壶呢?”
“卖完了。”
听着莫一山的回答,她身后的几个女生都有些失望。
“怎么这么快啊,刘小敏,你不是说他还有很多的吗?”
刘小敏点头:“是啊,我让你们快一点你们偏不听,现在人家卖完了我也没办法。”
听到这里,莫一山哪里还不明白。
他连忙推荐其他商品:“同学,有瑕疵的商品卖完了,但我们还有完好的,也就比瑕疵品贵了几毛钱一个,你们看看?”
女生们摇头,她们是冲着瑕疵品来的,摊位上没货,她们比谁都更失望。
刘小敏问莫一山:“老板,在你这里买素描纸你还送橡皮吗?”
“送。”莫一山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刘小敏等人又兴奋起来。
她们是学美术的,对画材的需求量很大。
同样一包8K140克的素描纸百货大楼、学校里面包括学校周边的商店都要2块钱一包,莫一山这里只卖1块5。
几个女孩各买了十包,每人才花了十五块钱。
付钱离开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一包便宜五毛钱,十包就便宜五块钱,省下来的钱,我们又能去国营饭店搓一顿了。”
“是啊,我们六个人,就便宜了三十块呢。”
“买素描纸送橡皮,买铅笔送小刀,我们又省了一把刀钱。”
“对,我也就是看中老板这一点,才带你们过来买的。”
“就是不知道十包纸够不够我们用一个月的。”
目送她们离开,肖志伟毫不吝啬地冲莫一山点了个赞:“山哥,还是你有远见。”
一开始,莫一山说要进点素描纸时,他们都觉得素描纸根本卖不动,还不如多进点其他的。
他们几个都没接触过美术,也不知道素描纸用来干嘛的,莫一山一句“这也是文具”就成功让他们闭了嘴。
“早知道就多进点素描纸了。”
素描纸他们没敢多拿,140克也只拿了一百包用来试水。
看到进价时,他们都吓住了。
这小小的一包纸,进价就要一块钱,都赶上一斤猪肉的价钱了。
谁知仅仅一个上午,素描纸就被学生们彻底瓜分了。
莫一山倒是看得开:“没事,咱们先把缺少的货都记下来,锦江大学离正式开学还有两天,我们还可以再补一点。”
登记缺少货物的事情还是莫一山负责。
他裤兜里揣着一个用来记录的小本子,但凡有学生没有在他这里找到必需的文具,他就会记录下来。
一上午转眼就过去,到了中午,校门口难得清净了一会。
趁着这工夫,莫一山扬了扬小本子,对王巧来说道:“小来,你和肖志伟在这里看着,我跟孙盛强去补点货。”
王巧来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