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给自己留遗憾

陈腊梅毫不客气地赏了刘玉秀一记暴栗。

“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陈腊梅瞪着她,“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怎么的,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死心眼的丫头?”

刘玉秀垂下眼皮,说道:“可现在我们还没离婚啊。”

陈腊梅气了个倒仰。

她知道自己女儿是个死心眼,一根肠子通到底。

可是她也没想到,她会这么没脑子!

陈腊梅火力大开,怒骂:“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遍地都是,离了他你就不活了?”

“你心疼他,他有没有心疼过你!”

刘玉秀被她骂半句话都不敢回,默默吃着猪肚。

猪肚炖得软烂,里面又放了枸杞红枣当归,香味四溢,刘玉秀连吃了半盒才作罢。

她刚放下饭盒,莫一山拎着水果走进来。

“玉秀,我去给你洗点水果。”

刘玉秀看着他买的水果,有葡萄、桃子、香瓜,另外还提了个大西瓜,这些都是她爱吃又舍不得买的好东西。

刘玉秀眉头紧皱:“你买这么多水果做什么?”

陈腊梅斜眼睨了她一眼,哼哼:“他买他的,你吃就是了,哪来这么多废话。”

莫一山装作没听到,拿出几个水果出去很快就洗好端进来放在床头柜。

放下水果,又从身上掏出十块钱递给刘玉秀:“玉秀,我这里有十块钱,你先拿着。”

“我今天晚上还要去抓黄鳝,下午就不过来了。”

他笑得一脸灿烂,对陈腊梅说道:“妈,这两天玉秀就拜托你了。”

抓黄鳝?

刘玉秀满脸疑惑地看着他:“你抓黄鳝做什么?”

“我昨天晚上和王巧来抓了二十斤,换了三十块钱,今天晚上我还想去看看,能多抓点是点。”

王巧来上辈子靠抓黄鳝才一步步走向成功,不知道羡慕死了多少人。

他莫一山再蠢再笨,不说千万元,总要走向百万元。

人总要有目标,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就是在开学季卖百货,先赚到第一桶金。

现在七月中旬,离开各大高校开学也只有一个月了。

就算每天只赚十五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有四百五十块。

用这些钱支个小摊,完全足够了。

陈腊梅像是听到什么天大的笑话似的。

她鄙视地看着莫一山,“真是了不得,快三十岁才想着要赚钱养家,你莫家的祖坟怕不是冒青烟了。”

莫一山听着这话怔愣许久。

上辈子,这种鄙夷嘲讽的话他听得太多。

尤其是他和刘玉秀离婚回老家后,家里人看他就像是在看瘟神,就连平时关系要好的发小对他都爱搭不理。

那时见他在家里窝了一个月还没要回桐县的意思,父母背着他来到桐县一打听,才知道他离婚的真相。

气急败坏的父母回到家当天就将他赶出家门,扬言就算不认儿子,也要认刘玉秀,甚至还放出狠话,如果他不将玉秀接回来,他们百年后都不需要他扶灵。

原本父母只是一句气话,可谁都没想到,竟然会一语成谶。

父母走后,他竟然连他们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他欠刘玉秀太多,也欠父母太多了。

既然老天爷让他重来一世,那他就要将上辈子的遗憾都要弥补回来。

他对刘玉秀说道:“玉秀,你好好休息,我先回去了。”

回家前,他在医院外的小饭馆里吃了碗只放了几颗豌豆的阳春面,囫囵填饱肚子,回到家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到晚上八点。

简单洗漱一下,就着早就凉透的猪肚汤底随便对付一口,刚收拾好东西,王巧来就来了。

两人一道出了门,莫一山问道:“来哥,我们今天还去农田吗?”

“嗯,今天得换个地方。”

“行,你说了算。”

莫一山欣然同意。

王巧来拿他当兄弟,亲力亲为带着他赚钱,自然以他为重。

走到一半,莫一山悠悠地开口:“来哥,我觉得我们这样抓黄鳝也不是个事儿,不如等我们手里的钱多了,直接去收黄鳝吧。”

虽然一个晚上他们的收入就有三十块,但这样来钱的方式还是太慢了。

人家王巧来肯将自己发财的路子介绍给他,那他也不能藏着掖着。

那样也不太不拿人家当兄弟了。

“收黄鳝?”

王巧来脑子没转过弯来,有些错愕地看着他。

“是啊。”莫一山解释,“现在是暑假,小孩都在家里呆着没事干,与其我们熬夜抓黄鳝,还不如我们让他们去抓,我们收来赚差价,你说怎么样?”

赚钱嘛,不就是看谁的脑子更活络。

王巧来一时没反应过来:“怎么赚差价?”

“这么说吧,我们卖给国营饭店是一块五一斤,那我们就一块钱一斤收上来,再一块五卖到国营饭店,一斤赚五毛钱,只要我们收得足够多,利润也很可观,你说是不是?”

王巧来眼冒精光地盯着他,兴奋地喊了一句:“山哥,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还能这么干呢?”

他懊恼得直拍大腿:“你说我要是早点想到这个法子,我早就赚麻了啊。”

虽然亲手去抓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但是换个想法,赚钱不就是低买高卖,只要自己牢牢抓住国营饭店这条线,他们的货根本不愁卖。

“干了!”王巧来一拍大腿,“反正我们两个现在也没个进项,还不如用这个法子来赚点零花钱。”

莫一山笑了起来,又提供了一个思路:“山哥,我们不仅可以收黄鳝,还可以收鸡蛋。”

“现在市场上的鸡蛋一块三一斤,这个利润相对比较小,但只要量大,也不是不能做,你说是吧?”

王巧来兴奋得拍了下他的肩。

他眉飞色舞地说道:“哥,你再说说看,我们还能收什么东西来卖?”

莫一山想了想:“榨油厂那边应该有不少油粕油渣,这是上好的肥料,也能当饲料来喂鸡喂猪喂鱼。我们可以低价收回来,再卖到农村或者用来换鸡蛋黄鳝。”

王巧来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山哥,你说说看,我们如果做的话,得投入多少钱?”

莫一山拧着眉想了想,“不好说。我们得做好榨油厂坑我们,或者为难我们的准备。”

“比如,一两百斤起步还好说,万一他们非得按吨才卖呢?”

一吨两千斤,就算一斤两毛钱,那就要四百块钱。

他们现在一穷二白,根本就拿不出。

“这样吧,”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莫一山趁热打铁,“我们明天卖完黄鳝就去乡下问问吧”

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只要努力过了,成与不成,不给自己留遗憾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