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甲文
一 甲文的发见和名称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河南安阳县西五里,一个小屯发见龟甲和兽骨,上面都有刻辞。这个小屯在洹水的南边,是殷商武乙的都城。《史记·项羽本纪》所谓“洹水南,殷虚者”便是。刻辞里面,殷代帝王名号很多,因此便有人断定是殷代的遗物,称为“殷虚书契”。“契”是刻的意义,即刻文字在龟甲上,或称为“契文”,或称为“殷契”;又因为刻辞上都是贞卜的话(贞卜即问卜),所以又称为“殷商贞卜文字”,普通称为“龟甲文”,或称为“龟甲兽骨文字”。这里称为“甲文”,是一种简称,和《说文解字》简称为《说文》一样。
二 研究甲文的人
甲文出土的时候,为福山王懿荣所得。王氏死庚子之难,尽归丹徒刘鹗。刘氏墨拓数千纸,景印《铁云藏龟》一书,其书虽未有考释,然已引起世人注意。后刘氏得罪发边,所臧散失。日本考古家争相购买,日人林辅泰著一文,揭之于史学杂志。研究甲文的人,日见其多。国内研究甲文的学者,当首推瑞安孙诒让,著《契文举例》一书,但未能洞悉奥隐。后来上虞罗振玉搜罗龟甲很多,经过他的考释,甲文便渐渐可读。继罗氏而起的,要推海宁王国维,他将甲文运用到古史上,甲文的价值,愈觉增高起来。其他如丹徒叶玉森、天津王襄、丹徒陈邦怀、番禺商承祚等,惟叶氏所著《说契》《研契枝谭》《殷契钩沈》,颇有纠正罗氏的违失。其余著作,皆未能出罗、王二氏的范围。松江闻宥,研究甲文,欲为甲文整成一统系,其见颇卓,当能自成一军,但全功尚未告竣。国内研究甲文的学者尚多,这里但举著者所知的记在上面。
三 甲文的真伪和价值
自甲文发见以后,信为真殷代文字的人极多,疑其假的人绝少。余杭章炳麟不信甲文,但亦未曾发表过强有力不信的理由。著者对于甲文,没有确实证据,证明甲文是假的,故不敢贸贸然断甲文是假。但著者个人的意见,以为若必定确信甲文是真的,必须经过两种考验:(甲)地质学家的考验,将龟甲入土的浅深,考验年代的远近。(乙)化学家的考验,将龟甲兽骨一一分析,考验其变化的久暂。现在没有经过这两种考验,仅仅根据文字的考证,多少总有点的可疑。我不懂地质学与化学,不能做上述二种考验的工作,对于甲文只能抱不敢信、不敢疑的态度。我现在本确信甲文的人,将文字上考证所得的价值,列举在下面:
(甲)殷都邑的考证;
(乙)殷帝王的考证;
(丙)殷人名的考证;
(丁)殷地名的考证;
(戊)文字的考证;
(己)文章的考证;
(庚)礼制的考证;
(辛)卜法的考证。
上面八项,可以约为三项:(甲)历史上的价值;(乙)文章上的价值;(丙)文字上的价值。(甲)(乙)两项价值,与文字学没有关系,可不必论;在文字学上所当研究的是第三项价值。现在将第三项价值,记四条于下面:
(甲)籀文即古文,并非别有创制和改革。例如《说文》“四”字,籀文作“亖”,甲文中的“四”字,正是作“亖”。
(乙)古象形文以象物形为主,不拘笔画繁简异同。例如:
羊——“”“
”“
”“
”
马——“”“
”“
”“
”
豕——“”“
”“
”“
”
犬——“”“
”“
”“
”
以上诸字重文,笔画繁简,皆有异同,然都肖羊马豕犬的形状。拘拘于笔画,是经过整理以后的文字。
(丙)与金文相发明。用甲文证金文,常见的字,相合的十有六七。例如毛公鼎“余”字作“”,盂鼎“盂”字作“
”,和甲文相同。
(丁)纠正许书的违失。《说文》中文字,有许多不得其解的,或解而不通的,甲文可以纠正。例如“牢”字,《说文》作“”,从“牛”、从“冬”省;甲文上“牢”字,有“
”“
”“
”“
”“
”“
”诸形,都是象阑防的形状,并非从“冬”省。
甲文在文字学上的价值,有这样大;其他在文章上、历史上,当然也有相当的贡献。我极希望研究甲文的学者,先在龟甲的本身上,作精密的考验。倘龟甲的本身,没有问题,则对于学术上的贡献,真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