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作诗
- 诸天:从庆余年明家庶子开始
- 残林之木
- 2107字
- 2025-03-28 20:38:58
一路到了三楼,明晟才发现,此地早已是宾朋满座。
此刻鹿鸣宴时辰将近,除了苏州知府,主考官和他这位院试案首之外,历届院试上榜的学子几乎早早便已经到了。
其中有不少资格颇老,名望不弱之人。
见他此刻方至,眼神中皆有几分不喜。
“即便被点为案首,贵为解元,如此托大,未免太过不将我等放在眼里。”
“林兄说的是,这性子确实令人难以苟同。”
“何兄,依小生看,这明晟小小年纪便中得院试案首,性子骄纵也是难免,我等倒也不必与之计较。”
不少人议论纷纷,片刻间便给他打下了年少得志,骄纵不堪的名头。
明晟对此视若无睹,在小厮的带领下,很快便到了堂首下方左侧第一个位子落座。
也唯有他这个院试案首,方有资格。
见状,许多人眼中的不满和不服便又更添了几分。
明家出身又是院试案首,这些光环加起来的确不弱。
但在座的,也未尝没有大家族出身之人。
而他说到底,不过一区区庶子。
这个时代的嫡庶之分,可是相当严苛。
身份尊贵程度也是天差地别。
所有世家大族,乃至是皇族。
没有特殊的情况,永远都是嫡子拥有最为正统的继承权。
而他明晟不仅仅只是个庶子,还非明家长房出身。
明家三房庶子的这个身份,最多也只能让旁人不敢轻易招惹,却谈不上有多重视。
他们心中不满,议论起来,自也是没有半分遮掩。
“侥幸得了案首,不过是因为学政大人看重,真论起才学,我等也未就差了什么。”
一名白衫公子手持摇扇,满脸不屑。
“段公子言之有理。”
一旁,有人当即出言附和。
一时间,竟似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纷纷出言,大有相谈甚欢之感。
见状,明晟却是神态从容,甚至还颇有兴致的四下打量起了这些人。
他本以为这样的场景若非刻意为之,怕是不会轻易出现。
但细细观察之后,他发现,这些人似乎当真只是因为看不惯他,其中嫉妒和不服的情绪占了绝大多数的因素。
观一叶而知秋。
从眼前这些人,他大致可以看出这江南士林的风气了。
细细想来,这江南富庶之地出来的读书人,似乎也的确不如那些苦寒之地出来的读书人性情坚韧。
终归是日子过得太好。
江南富庶,却是富贵者夜夜笙歌,贫困者无立锥之地。
连年水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饱受饥寒之苦,然世家大族却反而借机壮大,兼并土地无数。
明晟一念及此,心头竟也有几分沉重之感。
只是很快,他就将这忧国忧民的多余心绪抹去。
世道已变。
他不该将上一世的性子带入此身。
在这个世界,为国为民,想要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的叶轻眉已经被砍成了肉泥。
前车之鉴犹在,他自当引以为戒。
身后,安静站立的桑文听着这些学子说话,却早已经气极,一副气鼓鼓的模样,恨恨的瞪视着那些人。
若非明晟有言在先,她生怕惹了麻烦,只怕早已经忍不住出言辩驳了。
她微微压低了身子,凑到明晟耳边,小声道:“主子,他们定是嫉妒您,可千万莫要让这些污言秽语脏了耳朵。”
说着,她便伸出小手,轻轻将明晟的两只耳朵挡了起来。
明晟失笑,抓住这个小丫头的手。
“我可没这么玻璃心,用不着这般掩耳盗铃。”
桑文小脸一红,连忙抽出小手,重新站了回去。
明晟侧过身子,看了桑文一眼,忍不住乐了起来。
桑文顿时又羞又恼。
“主子笑我。”
她闭上了眼睛,仿佛这样外界发生的一切就与她无关了一般。
明晟摇了摇头,正要说话,外间便有声音传来。
“知府大人到!”
“学政大人到!”
在小厮的高喝声中,两名官员带着几名随从快步而来。
顿时,来参加鹿鸣宴的所有秀才皆纷纷起身拜见。
“拜见知府大人。”
“拜见学政大人!”
明晟自也是随波逐流,起身拜见。
不多时,他便看清了二人的模样。
其中为首的知府,正是他参加府试时有过一面之缘的张大人。
稍落后其半步的学政,竟就是当日院试帮了他一把的那位林大人。
不出意外,他这个案首之位,大抵也是这林学政钦点。
待二人在上首落座,简单讲了几句,便直接宣布宴会开始。
一时间,觥筹交错,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明晟没有凑热闹,就自顾自的吃着桌案上的菜肴。
一石居果然名不虚传。
单单这酒菜便味道不俗。
翠花虽也不错,但比之这等大酒楼的师傅还是差了几分。
看样子,想要把翠花培养成厨神,任重而道远啊。
他也将一些点心递给了身后的桑文和韩石。
“你们也尝尝这一石居的吃食。”
二人皆是纷纷应是。
没一会,便有人起身举杯向着堂首的知府和学政敬酒。
正是方才被人称之为段姓的公子。
“多亏两位大人教诲,小子不才,才能得中亚元。”
说罢,他便当先满杯饮下。
张知府和林学政也都端起酒杯,微微碰了碰嘴唇,以示回应。
见状,这位段公子面上带着几分红晕,微微一笑,从座位中走出,朗声道:“今日鹿鸣宴,乃是我等学子共贺之筵席,有酒无诗,岂不无趣?”
“我段景行不才,便抛砖引玉,为此宴吟诗一首,请诸位品鉴。”
话落,当即便有与其亲近之人鼓掌附和。
“段公子说的不错。”
“我等洗耳恭听。”
段景行微微思索,啪的一下,将手中折扇打开,缓缓出声吟诵。
“杏坛盛事鹿鸣悠,济济贤才赴郡楼。
烛影摇金题锦绣,琼浆泛玉耀春秋。
十年苦读终成器,一日欢歌始展喉。
且待他年书伟绩,朝堂应记此良谋。”
声音落下,顿时便响起了满堂喝彩。
“好诗!”
“段兄这般才学,果真令人叹服。”
便是张知府和林学政也微微点头,露出赞赏之色。
段景行站在宴席中央,脸上带着几分自矜之色,万众瞩目,风采耀人。
他自谦了几句,便忽的将目光落在明晟身上。
“我既已抛砖引玉,不知明公子可有佳作,让我等领略一番解元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