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包括社会结构变迁等“有形”变化,也包括隐藏于人们内心中的“中国体验”(周晓虹等,2017)变迁。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都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对这些变化进行了解读,并且达成了很多共识,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我国特有的现象,很难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在本质上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差异”(李培林,2017)。实质上,这些独特的现象都是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多维二元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多维二元结构是指我国社会由一系列二元结构及其相互交织作用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结构性特征”(张海东,2018)。这种多维二元结构不仅使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多元化,催生了新社会阶层、农民工等很难根据现有社会分层理论进行解释的社会群体,而且导致区域以及城乡间的社会现代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上。此外,多维二元结构也使原有的单位体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逐渐式微,从而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不同部门和户籍群体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有明显差异,一些新兴的社会群体由于没有被整合到已有的社会治理体系中而相对缺乏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等等。
“由于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不同类型个人的内在生命和外在的职业生涯都是有意义的,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能看到在杂乱无章的日常经历中,个人常常是怎样错误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米尔斯,2005)。根据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系统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所处的社会,理解个人的生活机遇和生命历程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出于这种考虑,我们从2012年开始在上海大学开设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理解中国社会”,旨在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理论框架,认识中国社会的特征,了解个人的生命历程是如何与社会整体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解中国社会”课程是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人口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讲授的,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课程的内容安排与设计已经大致成熟,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理解中国社会》一书。为了系统地认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突出特征和问题,在本书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由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三个维度的内容构成的理解中国社会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是以多维二元结构为基础展开的,着重突出了多维二元结构给当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根据这一分析框架,全书由三编八章的内容构成。
第一编“社会结构”主要分析多维二元结构给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显著影响。从社会结构看,多维二元结构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多维二元结构还催生了新社会阶层、农民工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社会群体。第二编“社会问题”由三章的内容构成,主要分析的是多元二维结构下社会治理领域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所释放出来的“人口红利”,但是,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将不复存在,这既为“夕阳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如何进一步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基层社会治理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社会结构与社会治理体制之间是相对应的,只有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才能建立起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格局。第三编“社会生活”由两章内容构成,主要分析的是多维二元结构下家庭结构和社会信任发生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家庭类型日益变得多样化,核心家庭的数量快速增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与家庭结构变化同样显著的是,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逐步走向平等。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还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是不同人享受到的“数字红利”有着明显的差异。此外,社会的信任机制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中国传统的社会信任是“熟人信任”,但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中国社会中也出现了吉登斯所说的“脱域”(吉登斯,2011)现象,传统社会的熟人信任机制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但现代的社会信任机制却没有形成,因而“杀熟”等问题随之出现,这也要求从传统的特殊信任向现代的一般信任转变。
本书的分工如下:第一章,张海东、杨城晨;第二章,张海东、杜平;第三章,贾文娟;第四章,李贞;第五章,黄苏萍、苗瑞;第六章,汪丹;第七章,陈蒙;第八章,谢宝婷、袁浩、王菁玥。
参考文献
吉登斯,2011,《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
李培林,2017,《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6期。
米尔斯,2005,《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张海东,2018,《多维二元结构社会及其转型》,《江海学刊》第4期。
周晓虹等,2017,《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海东